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2期 ID: 422864

  

简·奥斯汀与张爱玲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比较

◇ 闫俊玲

  摘要: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真实反映了时代的思潮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文学作品跨越国界、时代等界限展现出了相似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张爱玲和奥斯汀作为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分量的作家,她们对女性的不同感悟深刻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站立的角度等都有所不同,但是她们对于女性独立意识等的追求是相同的。本文通过对两名作家创作的女性人物的觉醒进行阐述,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她们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张爱玲 比较文学 女性人物 意识
  引言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的任何方面都是存在微妙差异的,尤其在生活需求、情感表达、心理状态、思维构成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正是这些相似之处决定了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展现出众多相似的特点。在世界文坛,含有国家、年代、历史等元素的文学会遵循着同样的写作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也就使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在世界女性作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女性作家有两位,即简·奥斯汀与张爱玲,她们为自己的时代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同时期其他作家无可比拟的翘楚。尽管二人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创作小说,但是都把揭示女性的前途命运、展现真实的生活作为小说主旨的中心,因此她们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关注。学者夏志清在学术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专门评价了张爱玲,推崇她为中国文坛能够展现优秀才情的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同时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曾经说过:“简·奥斯汀是所有重量级作家中,最难得一见的人才。”两位女性作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的文学作品却展示出了很多相似之处,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女性的婚姻和爱情也成为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她们用女性的眼光来描绘事物,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展现以及对细节的真实把控。在她们的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现出了先进的女性独立意识,通过揭示女性的悲惨命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她们的生活窘境,并以客观理性的思维来探析隐藏在女性心灵深处的思想,剖析了女性本身的一些精神弱点,打造出了一个个独特鲜明的女性形象,也由此对文学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她们的文学创作中无不彰显着先进的女性独立观念,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她们的作品以及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解析。
  一、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觉醒
  女作家张爱玲有着非常清晰化的女性独立意识。她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一不透露着女性的独立思考,作品《不幸的她》将女性的悲惨生活过程作为描述重点,作品《牛》主要将男性对女性的强权压迫和侮辱作为投诉对象,与这些角度不同的《霸王别姬》则是通过女性对照男性而言的低微地位进行的一次深刻反省,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张爱玲的女性独立意识是一个不断扩大、增强的过程。[1]尤其是在《霸王别姬》中,张爱玲在古代美人虞姬的身上注入了颠覆传统的女性主义观念,也为虞姬设定了一个完满的结局,在项羽突围的时刻进行自刎来告别霸王。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逐步深化了女性主义观念,早期主要以人类生活环境为背景来揭示女性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现在则转变成以男女两性的视角来揭示女性悲惨命运的深层根源,并将其提升到女性的自觉行动中。
  在张爱玲诸多小说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主人公身上都带有特立独行的感觉,她们没有迷失在时代的潮流中,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不同于环境的观点和态度。在作品《金锁记》中,曹七巧成为张爱玲笔下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之一。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在她年少时期,充满了女性的魅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她的哥哥受到了利益的驱使,将她嫁给了有骨痨疾患的姜公馆二公子。由此也决定了七巧未来生活的不幸,这体现在七巧被姜季泽拒绝后她的诸多表现,“她一双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看,耳朵上的耳坠好像钉在门上一样——像收藏在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显得艳丽而凄惨。”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巧的心理也愈发变得扭曲,儿时的纯洁化为乌有,自私、报复充斥着她的整个内心,将对整个社会的仇与恨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以子女的不幸来偿还自己生活的不幸。张爱玲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女性意识经过了一个不断觉醒、增强的过程展现出来,在这一时代虽然她们进行的是一些微弱的反抗,尽管力量薄弱,但真实地走出了具有女性独立意识的第一步的勇气是值得赞许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女性同胞展示了一条通向自由、理想的救赎之路,也透露出了张爱玲浓烈的女性主义思想观念。
  简·奥斯汀在乡村小镇上度过了孤独的一生,在她的世界里接触最多的是小地主、牧师等,环境也多以恬淡、舒适为主。虽然奥斯汀一生没有嫁人,但也阻挡不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和描绘。在她所处的时代,女性主义已经在众多小说中崭露头角,她利用塑造的一个个女性形象来反抗传统的世俗。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最具有代表性,就连她本人也说过:“在文学中,伊丽莎白可谓是最可爱、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有谁不喜欢她,我都不答应。”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奇妙地设置了拒绝达西这一环节,其设置的意味是使嘲笑别人的聪明人成为了最愚蠢的人。伊丽莎白处处碰壁好似是生活对她的愚弄和嘲笑,但她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伊丽莎白的形象塑造是女性自我认识的过程,而不是对新女性主义的一种塑造。在奥斯汀众多作品中小说《爱玛》最为成熟和完整。女主角爱玛本身具有聪明、美丽、生活富足等特性,她认为自己不结婚也会过得十分幸福。在小说作品中,我们一直没有机会来否定爱玛出现的每一个错误。她以活力、勇气、聪明、积极的态度以及自我批评的精神,成为当时社会中独立女性的典范代表。奥斯汀在世俗的社会中用小小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富有多重性格特点的女性,将一颗不甘于平淡的心灵放置在了一个平凡的世界中。
  二、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比较
  奥斯汀以塑造的一个个正面的、积极的女性形象来反抗传统社会中的世俗。这正是靠着作者用心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得来的。塑造的这些女性不同于传统女性,她们和作者一样具有独立主体意识。伊丽莎白便是这样一个光环萦绕的女性形象。塑造的其他女性形象有的单纯真诚、大方热情,有的对生活进行反抗,有的对爱情的自由追求持有坚定的信念等,虽然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与传统女性相比较却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尤其在小说《劝导》中,奥斯汀以奇特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克罗夫特太太,她不盲从于自己的丈夫,反而每时每刻都在纠正他出现的问题与错误,时时刻刻鞭策他前进。为了使以克罗夫特太太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更为突显,奥斯汀以温顺、受到男人驱使的传统女性类型作为补充。伊丽莎白姐姐吉英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女性,她们往往以善良、贤惠、柔弱、顺从等作为标签,夏绿蒂·卢卡斯就是这一类型女性的典型代表之一。此外,小说中有的女性人物主要将男人作为自己说话、思想观念、思维方法等的核心所在,从男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使自己与传统世俗社会融为一体,并与女性立场和独立意识相背离,她们通常表现为愚钝、头脑混乱,为了取悦他人而学习一些艺术,彬格莱姐妹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在奥斯汀的众多作品中,后两类女性形象的刻画所占比重也很大,但是与以伊丽莎白为典型代表的独立女性相比较而言则显得单薄了很多,她们往往作为世俗女性而存在,来反衬新型女性身上散发的独立、机智等特点。

简·奥斯汀与张爱玲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