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语言,反讽语言风格在烘托主题、描述情节和塑造人物性格上的运用大大提升了这部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和艺术魅力。认知语言理论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反讽语言亦是认知语言理论中的一种,通过对生活中言语的研究,从而对其进行提炼,最后发展成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在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地运用。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在认知语言理论下对该文本进行研究。
关键词:认知语言理论 《傲慢与偏见》 文本研究
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语言运用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反讽语言,不管是在描述文中的故事情节上、人物对话及塑造人物性格上,还是烘托整个小说主题上,简·奥斯汀都将她的反讽语言用得淋漓尽致,通过这种语言在揭露和剖析小说中的人性时,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还能让人们在看完小说后发出由衷的感慨。简·奥斯汀站在反讽视角来观察和描写笔下的人物,同时也站在该角度来看这个时代和社会,反讽语言的运用能对读者进行一定的引导,引导他们剥去“语言”的外壳去进行思考,去领悟小说中最为深邃的东西。关联理论在对语言学进行研究时有着重大的作用,这种理论有利于帮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文学。每一个文学创作者在创造作品时,他们的意图都会被读者理解成这样的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即提供信息——参与语境——寻找关联——推导意图——完成整个交际过程。
一、认知语言学概述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第二代体验哲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为背景进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诞生的基础是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成语法,这种语法大概是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多门学科,这些学科包括语言学、系统论、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等,认知语言学主要针对的是语言学天赋观,并提出语言从创建到投入运用都必须通过认知而加以解释,从这个角度来推断出人类知识的根本是认知能力。
认知语言学并非单一的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的特点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都看成是语言的基础,从生活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来组织成语言,这种理论告诉我们,认知能力与语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语言理论虽然有诸多的不同,但是开始的假设却又有很多相近之处。
二、《傲慢与偏见》与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一生所创作的小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尤以《傲慢与偏见》最为著名。简·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英国文学史虽几经变革,但是仍有一些作家未曾受其影响,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思想,这些始终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作家中,以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最为显著。简·奥斯汀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女作家,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品质和思想,正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这种特质,才让他们的文学作品走出了一条常人不曾走过的路,也正是因为简·奥斯汀有这样的魅力,她的作品才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简·奥斯汀从小在英国的乡村长大,乡村生活对她的影响很大,我们能从她的作品中看到这一点,简·奥斯汀小说中的题材主要是乡村生活,而她的作品中也大多是在描绘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我们能从她的作品中看到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状况。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最为经典的一部,这部作品不只是读者的最爱,同时也是作者自身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简·奥斯汀曾在给姐姐的信中将《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描述为她的宝贝,可见,她对该作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不管是整部小说的中心思想,还是整体的结构布局,或面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描述上,都散发着简·奥斯汀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这部小说主要是描述四对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在这四对情侣中,伊丽莎白与达西、吉英与彬格莱两对之间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他们都是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而威克姆和丽迪雅的婚姻确实建立在情欲上,克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是建立在相互的利益之上,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种,都对如今的年轻人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认知语言理论下《傲慢与偏见》文本研究
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最为显著的语言特色便是反讽语言。反讽在她的小说里几乎贯穿了全文,不管是人物、语言、场景还是小说的构思上,都运用到了反讽语言。反讽语言让小说的每一个层面不仅仅是表现它的形态,同时还将更深层的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是简·奥斯汀运用反讽语言最为成功的作品,整部作品不管是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描述故事情节上,都极大程度地发挥了作者的反讽才能。她的反讽艺术让人们在发笑的同时,也会投入到理性的思考当中,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部作品也深刻地体现了作者的个性,也让人们对反讽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傲慢与偏见》中宏观言语反讽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简·奥斯汀运用反讽的语言特色,为读者描绘出了乡村年轻男女在恋爱和婚姻中所发生的一些情节,从小人物的身上让读者找到共鸣。反讽作为一种艺术,在文学创作中被大量运用,这门艺术对于塑造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及安排小说的情节上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仿佛自身已经处在了古老的乡村里,和那些年轻男女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和他们一起跳着舞,让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英国的社会状态。
1. 烘托主题的宏观言语反讽
小说的开头引入了众人皆认可的真理,而整本书却讲的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在忙着找有钱人娶自己的故事。反讽语言被识别的第一步,便是对回声话语的认定,人们的心里普遍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而婚姻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没有爱情的婚姻,不是完整的婚姻,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观点。而在小说中,我们却看到了,婚姻利益至上,不仅仅是他们的婚姻如此,其他三个女儿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劫难,虽然不像夏洛特与克林斯的婚姻那样,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但是,也不过是隐秘的金钱交易罢了,虽然表面上有所差别,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异处。这种钱甚于情的价值观,是作者用反讽的语言手法在文中进行多次抨击的,读者也能从这种抨击中看到小说的主题。
2. 人物性格塑造的宏观言语反讽
作者是从隐处将自己的讽刺态度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十分明确地展现。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根据自身的判断来识别作品中的社会道德标准。人生的目标可能有千万种,不同的人人生目标亦不相同,文中所展现出来的只是代表少数几种,而并非代表了全部。整部作品从头到尾,作者的反讽之情无不展露,作者在字里行间不仅暗示了班纳特太太这种行为和思想的可笑荒唐,也让读者看到了她的俗不可耐。
(二)《傲慢与偏见》中微观言语反讽
反讽语言方式除了宏观的表现外,还有微观的表现形式,微观的言语反讽即小说中人物所执行的言语反讽,也就是文中不通过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反讽。简·奥斯汀将大量的人物言语反讽运用到作品中,不同的人物角色说的是不同的言语,不仅给观众们带来了诙谐的效果,还能对文中的人物风格进行进一步地刻画。《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作者的反讽言语艺术。下面我们就来对其进行探讨。
1. 对规范和通常的期待的回应
《傲慢与偏见》中有一段班纳特先生与威科姆之间的对话,威科姆与班纳特先生的小女儿私奔了,通常我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对是非的判断,对好人和坏人的判断都有自己一定的标准,当人们的期望被外界的力量破坏时,人们会以讽刺或者谴责的态度来进行回应,对待威科姆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班纳特先生却对其说了一番赞扬的话,这显然是与正常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所相悖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种讽刺态度,通过反讽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愤怒与不平,这样的言语中带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图。
2. 对他人思想的回应
在反语回应论中所提出的概念相对较广泛,包括多种类别和程度,其中有的是回应话语,有的是回应对方的观点或想法,有的是即时回应,有的则是延后回应,有的回应是真实的观念,而有的回应则是一种想象,而有的回应就较具体。这种回应指的是对说话人的一种反语的回应,也是对其他人思想上的一种回应。这种回应可以是针对某一类人,也可以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较为严厉地说了一段话,在这整段对话中,表面上是一种表白,实际上,是达西在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伊丽莎白误会了他,他其实不是那样的人,这样一种反语表露出了他的真实意图,也表露出了他对伊丽莎白的一种不赞同。达西通过反语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在极力地维护自己的绅士形象,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悲愤。
结语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所有穿插进去的反讽言语,对认知语言理论起到了一个有力的证明,这部小说中的反讽言语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的阐释,这部小说开辟了新的反讽研究视角,也为之后反语研究做了丰富的素材。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的反语分析并不是毫无根据、盲目的实践,它是有理论进行支撑的,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过的理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理论,理论只有投入到实践中方能显现它的价值,认知语言理论在文学中有多次应用,通过对语言结构、语言方式的分析,我们更对作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文学的欣赏,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作者在文中的反讽语言能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也更能激发读者阅读该作品的兴趣,同时,还能增加作品的文学艺术魅力。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赵娟.《傲慢与偏见》的形式美探讨[J].语文建设,2014(32).
[3]吴丹.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J].语文建设,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