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少数民族的预科教育更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预科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所以少数民族的预科教育专业设置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一样。笔者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汉语教学模式 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而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预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其中新疆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就是典型代表。新疆少数民族大力推行预科汉语教学,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预科之前就能取得汉语水平中级证书,这些学生运用汉语进行社交或者一般的听说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确实很弱,这种汉语水平和他们接受的汉语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近几年来,新疆的很多少数民族都相继成立了专门以高等考试为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班,这是汉语教学的一个新的尝试。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这种实验班的考试合格率都在90%左右,我们也在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规律,形成一个一个独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在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学习的特点。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果和以后学生就业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成立了课题组,专门对新疆十几所高等院校的将近60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和100名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和策略,希望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发展和改革有所帮助。
一、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现状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对语言的教学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从本质上说,一门语言教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一般意义上讲,所谓的教学模式就是标准化的教学示范和学习示范。我们国家的教学模式就是一整套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的简称,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语言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作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第二语言教学课程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优化对预科汉语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汉语课程的特点,预科汉语教学模式就是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课程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训练,在预科汉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预科汉语教材中的生词数量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理解的范围。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对这些教材中的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耐心地讲解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运用汉语训练交际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并且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对这些句子或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运用并不了解,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这种情况就让学生在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养成的很多错误的表达习惯难以改变,这对学生运用汉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汉语的失败感,还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这就和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二、改革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新疆少数民族实施预科汉语教学以来,教学模式出现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科汉语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
(一)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预科汉语教材
国家汉语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就曾强调:“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言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怎么教是教学法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要体现在教材中”。现行的预科汉语教学的教材比较难学,再加上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起步比较晚,当前市场上也缺乏这一类的教材,使得教材问题比较明显。为了加快预科汉语教学的发展,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原来的课程教材,结合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的汉语课程教材。重写编写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汉语的写作知识,并以此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教材设计上,除了满足日常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添加一部分应用文的写作训练。笔者认为,在内容上要有轻重之分,针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汉语教学课程的兴趣
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培养学生自信为教学目的,对每一堂教学都要精心设计,想尽一切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汉语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
根据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师师资建设,大量引进外界的汉语教师,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这对完成预科汉语教学任务和提高预科汉语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针对汉语的不同要求,配备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教师要加大对汉语教学课程的备课力度,确定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汉语教师要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校还应该给各个汉语教师提供一些时间去和其他的教师,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相关专业的教师交流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公开课、讲课竞赛等方式,给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可以建立一个对汉语教师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 根据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班制的教学方法
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汉语基本测试,根据考试的结果,对他们实行分班制教学,这虽然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但是确实能够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的。在未实行分班制的时候,很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总是感觉学的东西太浅,有“吃不饱”的现象产生,而那些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则感觉学的东西比较深奥,有“不消化”的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将每个班级中汉语入学考试成绩在六级以上的学生单独挑出来组成一个班或两个班,其他的学生则插在一起形成平行班,这样做,教师就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汉语水平采用多种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竞争比赛机制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结语
总之,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政府根据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的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一个战略性举措,这一措施对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人口稀少,物产丰富,而且少数民族众多。现阶段,新疆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对技术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取决于新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新疆少数民族汉语预科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遵照教育发展规律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培养一批高技能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新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语
参考文献
[1]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
[2]夏铸等.中国民族教育50年[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3]王振本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5]李儒忠等.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C].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13.
[6]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
[7]朴胜一.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展望[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
[8]武金峰.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研究[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9]柴巩利,闫新红.创建汉语精读精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