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先秦的重要文学典籍《诗经》之中,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诗经》当中也有许多诗歌是描写体育活动的,这些运动与诗歌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文学形式。我们对这些诗歌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对我国文学内涵的进一步地了解,对这些诗歌中存在的体育意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文学文献的全方位挖掘进程。
关键词:《诗经》 先秦文学 活动意象 诗歌语言
引言
文学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身就需要具有其独立性以及系统性两个特点。先秦时期是我国古典诗歌得以发展的最有利时期,文坛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诗歌流派,各个不同的派别之间互相争斗,使得先秦时期的诗歌名句有很多都流传了下来。本文以诗歌为例,分析其中独特而又生动的语言,可以看出,《诗经》对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深深表达了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作品中热情奔放而又生动的语言恰恰是诗歌作品生机勃勃的体现。仔细阅读《诗经》,我们仿佛看到当时那个时期人们业务文化活动的丰富,给文人墨客留下广大的思考空间,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从《诗经》中便可见其一斑。
一、先秦文学创作主题与意象概述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其简短直白的诗句,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层出不穷,《诗经》就是我国古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将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动场景记录得清清楚楚,而且由于其文化内涵的深厚、语言旋律的优美而源远流长。其中有大量的诗歌都是描写当时人们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的,从这些诗歌中我看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先秦时期人们的文化活动如何,人们的精神面貌如何,进而了解到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如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先秦刚健活跃、豪迈奔放的时代精神,可谓是文人们的心路历程的最好诠释。《诗经》的体育意象不仅仅是表现在以上活动当中,从当时的体育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与道德信仰,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射猎、武术、御术和游泳等意象能够激励人们强健体魄的意识,而且也能够激发人们努力地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关于生活中的活动类文学文献,我国历史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描写,不管是上古神话传说还是诸子百家,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明清讽刺小说,对于这方面的记录和描写都不在少数。中华文明五千年间,有数不尽的作品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作了大量的记载,成为后世研究古代人们精神面貌的重要历史依据。《诗经》对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生活之余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深深表达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作品中热情奔放而又生动的语言恰恰是诗歌作品生机勃勃的体现。当时人们的体育活动同现在的活动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例如,夏朝时人们将箭舞作为体育活动。发展到周朝时,人们又以狩猎、乐舞等活动作为体育活动,正是这些活动才使得当时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得到了丰富,也是我国诗歌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二、《诗经》中体育意象语言与文学诗词分析
在我国先秦时期,人们主要将射猎作为主要的体育活动。民风彪悍,经常用到的武器就是弓箭,因为骑射对当时的人们来讲是一种常见的必要技能之一。当时有很多的文学创作都以狩猎活动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礼记·射义》当中,对骑射活动有这样的记载:“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上述句子中,我们看出当时武将考核的一个标准就是弓箭骑射,贵族们进行消遣的娱乐活动也是狩猎活动。四言诗《国风·周南·兔置》关于武将狩猎的场景描写得极为生动,“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这首诗歌将武士的机智展示了出来,此处的“兔”所暗指的其实是虎,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将虎唤作是兔。这样理解,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武士们围猎斑斓猛虎的场景,虽然凶险异常,却将武士们队伍整肃、气势恢弘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丁丁”是一个象声词,描写的是敲击网的声音,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给人以磅礴有力的气势。而且在这磅礴有力的敲击声音之中,又将武将孔武有力的身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这几句诗歌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于围猎场景的描写,而仿佛是将所有的语言都用在了对于武将的赞美之上,虽然没有用语言描写围猎场景,不过读者可以从对于武将的赞美之中想到出来当时狩猎场景的热烈和有力。诗歌中将武将的自豪也描写了出来,这三章是相互层叠、相互递进的关系,在这种层叠递进的关系中,展现了作为武将的独有风采。
在《郑风·大叔于田》中有这样的场景:“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这句诗所描写的是武将徒手和猛虎打斗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几句诗的场景转换较大,诗歌同时描写了猎手狩猎和武将在战场杀敌的场景,在两种场景之中自由转换,处处透露着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这种由衷的赞美使得诗人诗兴大发,出口成章。在诗歌《齐风·椅磋》中也有描写当时人们高超弓箭技艺的场景,如“椅磋昌兮,顽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跑兮,射则减兮”,这几句诗对于青年男子弓箭技艺的高超做出了很高的赞美,可以说是百发百中。除了上述几首诗歌,在《诗经》中描写这种狩猎射箭活动的诗歌数量还是相当多的,基本上大部分诗歌的描写都是围绕着猎手或者是弓箭手来展开的,诗歌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弓箭技艺的高超和人们英勇向前的飒爽风姿。诗歌之中处处都表达着诗人对于弓箭手和猎手的喜爱赞扬之情,这也是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这些文化生活的喜爱和高超技艺的崇拜,是人们对于运动之美的赞扬和追求的体现。
《诗经》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战国时期武将描写的诗句。这也是当时诗歌创作的主要来源之一。此种诗歌的类型主要有:(1)赞美当时人们对于武术的崇拜之情;(2)描述当时对于武将武士的操练场面。例如在《国风·郑风·叔于田》当中就有一段是用来描写当时武将的行为:“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这几句描写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武将的健美英姿,反映了作者对于武将的赞美和对于武术的崇拜之情,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当时社会崇尚武术的风气极为浓厚,人们对于武术的崇拜之情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因而大量的诗歌中都体现了武术和武学的高超技艺。
除了武术之外,《诗经》中也有很多的作品描写的是“舞”,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舞蹈创作,而且风格各不相同,不管是古代的祭祀活动,还是庆祝活动等场合都会有舞蹈的出现,分为文舞和武舞两个种类,不仅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而且其教育性也不能忽视。《诗经》对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深深表达了人们对运动的追求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作品中热情奔放而又生动的语言恰恰是诗歌作品生机勃勃的体现。当时人们的体育活动同现在的活动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舞蹈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动态的体现和表达,人们在进行生产劳作时和战斗过程中,武和舞都能够强身健体。人类的生命同运动情感活动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如《诗经·邶风·简兮》中就有一段诗句是对一名舞蹈大师表演场景的描述: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描写了大型宴会上舞者起舞的情景,他身姿挺拔、英姿勃发,在烈日下站在众人之前起舞,他的舞就如同那斑斓的猛虎一样气势宏大,刚强勇猛而又有力,他的手里握紧了绳子,在音乐的完美配合下跳出了激动人心的舞蹈,这是一种磅礴的美。不得不说,先秦时期的这种舞蹈是大胆的,热情的,豪迈的,也是当时的人们所极力追求的,赞扬的。不仅如此,古人对于运动美德感悟鉴赏和追求为如今的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美学基础,并创造了一个广阔豪迈的精神世界。仔细阅读《诗经》作品,不仅仅能够发现我国古代对于体育活动的追求探寻,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读者的美学品味。
结语
《诗经》对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深深表达了当时百姓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作品中热情奔放而又生动的语言恰恰是诗歌作品生机勃勃的体现。文学史记录一个时代发展的晴雨表,《诗经》中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运动的追求很好地反映了出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如何。表面看去,无论是狩猎还是武术、舞蹈都好像是人们的娱乐活动,不过从更深层次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娱乐活动也是人们有意识地增强自身体魄的方法和过程,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对于人类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追求和愿望。诗歌用词优美,语言生动,文学意味浓厚,不仅仅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后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依据。《诗经》中所表达的运动场景,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料,也让如今的我们明确到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参与到运动活动中的乐趣所在。更重要的意义是,几千年前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人类同自然之间和平相处的重要性,这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和借鉴。语
参考文献
[1]萧涤非.《诗经》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蔡义江.李白四绝句探胜[J].语文建设,2010(12).
[3]祝朝伟.构建与反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9.
[4]史明政.从古代文学作品看我国体育的发展[J].语文建设,2013(05).
[5][清]彭定求.全唐诗.卷四五五[M].扬州诗局本,1999.
[6]赵慧平,王祥等.中国文学史话(唐代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