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5期 ID: 422762

  

语用学视角下对《名利场》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

◇ 于嘉琪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阅读小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之一,而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对人们在现实中的交流用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可见,从语用学视角对小说文学的语言解读成为广大读者所迫切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名利场》作为萨克雷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充分运用人物言语行为对19世纪初期的英国上流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讽刺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语用学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小说《名利场》中的人物对话,站在语用学的角度给予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语用学 《名利场》 对话语言
  引言
  随着现代文学的日渐崛起,小说《名利场》作为萨克雷先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所具有的反讽艺术特色,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和追捧。近年来,语用学这一边缘学科的日渐突出,人们站在语用学视角下,对经典小说《名利场》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逐渐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通过站在语用学视角的解读,不难发现,小说中采用大量的反讽语言,将当时社会的现状生动地呈现,从而奠定了《名利场》作为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经典的重要地位。
  一、 对语用学的反讽解读
  语用学主要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对人类的语言交际给予理论方面的解释,可见,语用学所认为的语言交际是受规约的有意图的行为。而语用学中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在人与人的交际用语中采用讽刺、指责的语言对对方进行间接的批判,从而取得幽默风趣的交际效果。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读反讽艺术,主要表现在交际语言中的反讽,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托,通过首要和次要言语行为的结合,从而间接的表达出交际语言中的反讽意图。语用学视角下的反讽,是指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即说话人在间接地表达意图的过程中,会实施首要和次要的言语行为,而首要言语行为主要是用来体现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而次要言语行为是为了实现首要言语行为,说话人在首要言语行为基础上加注的另一言语行为,是对前者的解释。然而次要言语行为是利用对事实的陈述,或发出指令的行为来衬托首要言语行为的讽刺对方的意图。可见,语用学中的反讽艺术在交际语言中的作用相当重要。针对萨克雷先生的小说《名利场》之所以能成为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著作,主要是因为其中对于人物对话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反讽艺术。
  二、针对《名利场》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
  对于经典小说《名利场》的创作背景,主要以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场景为题材,萨克雷先生在《名利场》中的情节设计中充分突出了当时英国作为强大的工业国,社会所呈现出的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现象,使得穷人更穷,而富人则更富,从而造就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中,那些身份卑贱的穷苦人们为了收获尊重,不得不披上虚伪的外衣,带上伪善的面具,行走在上流社会的道路上。作者在该部小说中的对话情节融入了大量的反讽艺术,从而对现实浓郁的批判色彩在小说对话情节中充分展露出来。萨克雷先生对于现实的无奈、厌恶以及鄙视在小说《名利场》的人物对话言语中间接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小说中女人话语间的现实性,使小说的批判意味更加明显。本文站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对小说《名利场》中女人间的对话片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其主要体现在:
  首先,人物对话语言的阐述性的言语行为,使得小说中的反讽意味突出。从语用学的视角来分析,阐述类言语行为使发话人对所表述的内容具有真实性的义务承担,对话语言的反讽性取决于受话人对话语内容的相信程度,如不相信发话人的阐述则说明话语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讽刺意味。而且受话人会依据对话的环境等因素,站在语言内容的对立面来真正领会发话人所阐述的意图,这同样也是发话人所希望和相信受话人所作出的辨别行为。例如: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情节,当罗登发现莉蓓加与斯丹恩调情时,不禁勃然大怒,然而,为了摆脱窘境,莉蓓加希望斯丹恩为其证明他们之间的清白关系,但是斯丹恩误以为这是一场骗局,意欲将自己困于局中,从而在小说中斯丹恩吼道:“你清白!你身上每件首饰都是我买的。我给了你好几千镑。这家伙把钱花了,等于把你卖了给我。清白,哼!你跟你那做舞女的妈妈一样清白,跟你那专充打手的丈夫一样清白!”可见,这段阐述性的语言行为的反讽意图遍布于整段对话内容中。通过对斯丹恩的阐述性的话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既然斯丹恩在莉蓓加身上支付了如此多的金钱,而且莉蓓加的丈夫罗登已经将钱都花费掉了,那么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占有莉蓓加,因此,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只能从反面来理解对话语言中的“清白”,通过斯丹恩的这段阐述性的对话表达,可以清楚地看出斯丹恩的讽刺意图,也就是说从这段对话表达就意味着斯丹恩意识到他将与莉蓓加的关系不复存在,同时,罗登和莉蓓加也将就此决裂,从而导致莉蓓加在上流社会的关系网就此结束,美梦破灭。
  其次,人物对话语言中的表达性内容,使小说《名利场》的批判现实的色彩更加厚重。对话内容中的表达性言语行为主要是针对发话人的心理状态,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事物的状况得以传递。表达性的对话语言必须建立在对话交际的双方具有某种心理关系,因而,使得内容的反讽性必然依据对话内容的真实与否。例如:小说《名利场》中的人物爱米,对失去父亲的爱子乔杰的关爱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甚至感觉草木皆兵,因而,对于自己的母亲不经其同意给生病的乔杰喂药,引来爱米的一阵怒气,甚至说母亲给孩子喂“毒药”,气得老太太说道:“好,原来你以为我是杀人凶手。……我倒不知道自己会杀人,这真是新闻,多谢你告诉我。”这段对话语言充分体现出了老太太的讽刺意图,也是典型的表达性反讽。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对话内容中的“凶手”和“多谢”违反了选择性限制,由于女儿指责自己是凶手,自己很生气,但反过来多谢女儿告诉自己,这些真实的矛盾出现在对话内容中,从而构成了反讽的基础,将对女儿的愤怒无形地表达出来,然而,这段表达性的反讽对话语言,将母女俩的关系有了恶化,感情出现裂痕,直至赛特笠太太去世,那口气都没有消掉。
  再者,人物对话语言中的指令性言语行为,使小说的讥讽效果得到有效凸显。指令性反讽是指发话人试图让受话人去做某件事。而对话语言的反讽意图主要来源于对话语言的荒诞,或者发话人让受话人所做的事,被受话人确切地理解为与内容相异的情况。例如:《名利场》中的人物安痕在都宾面前对爱米的嘲笑,对话中称谓爱米为天使,然而天使是不应被嘲笑的,可见,对话语言中的反讽意图相当明显。从语用学的视角解读这段对话的真正意思,其实是想要表达都宾希望的是让安痕停止对爱米的讥笑,不愿意听她说。   最后,人物对话语言中的承诺性言语行为,体现出了小说中的威胁意图,间接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势力。承诺性的言语行为是指对于对话语言中所描述内容的实施行为,具有一定的承担义务。然而,承诺性言语行为必须以发话人具备实施行为的能力和受话人利用该行为的实施所收获的利益为前提。而且承诺性言语行为的反讽含义在于受话人或发话人有意违反前提条件。例如:小说《名利场》中的人物斯丹恩在得知岗脱夫人拒绝邀请莉蓓加时,表现得非常恼怒,他在准备教训儿媳的一段话语是:“你妈妈贝亚爱格思夫人倒有几个故事落在我耳里,要我说给你听吗?”由于斯丹恩不具备实施这段话语的能力,因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读,不难发现,这段对话看似承诺,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威胁。在小说中所描述的岗脱夫人的母亲负债累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斯丹恩则利用其母亲的穷困潦倒来威胁儿媳,可见,这段人物对话承诺性语言中的反讽性意味较为浓厚,对于这段话的解读实际上是说如果你再不识趣,我就把你妈妈的丑事抖出来。
  三、 语用学视角下《名利场》中人物对话语言解读出的人物特征
  对于经典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莉蓓加的对话语言,站在语用学视角来解读,不难发现,莉蓓加为了提升自己在上流社会中的地位,在对话语言中处处透着吹嘘的意味。例如:小说中莉蓓加搂着爱米的腰下楼时说道:“亲爱的,摸摸我的心,瞧它跳得多厉害!”等对话语言的吹嘘意味明显,这是由于小说所描述的莉蓓加的形象是利欲熏心的,为了衬托出她一心一意想步入上流社会的美梦,小说在其对话语言的描写中重点突出了其吹嘘的语言特点,而利用对话语言中的吹嘘特点所引发的效果,为其进入上流社会埋下铺垫。通过对主人公莉蓓加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会吹嘘的人,她可以将一个个真相掩盖住,并充分利用吹嘘的语言技能让别人了解她的真实目的,从而获取某种利益,或从对话的语言中收到想要的效果。可见,通过站在语用学视角下对小说《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对话语言给予一定的解读,对发现该人物性格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利用自身吹嘘的语言特点,使其在上流社会受到人们自然而然的喜欢,从而为其在上流社会的位置提升具有有利的帮助。
  结语
  随着现代文学史的不断发展,萨克雷先生的经典创作小说《名利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受欢迎程度只增不减,主要是因为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以及小说中的对话语言所呈现出的反讽艺术,为小说提供了讽刺幽默的阅读效果。通过站在语用学视角下,对小说《名利场》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从而将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被人们所深刻了解。语
  参考文献
  [1]何芳兰,黄琳.语言运用与翻译技巧的完美结合——读《名利场》杨必译[J].考试周刊, 2012(63).
  [2]林青.试析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J].文教资料, 2006(05).
  [3]张生珍.剖析《名利场》中蓓基的另一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4]张淑英.浅析《名利场》中对比原则和议论手法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7(04).

语用学视角下对《名利场》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