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层出不穷,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学习,即全面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改进,积极探究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开展人员优化组合,奠定合作学习载体基础
1.阐述合作学习意义。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在集体中发挥大家的作用,相互帮助、合作研究,才能够取长补短,共同前进,让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具有初步的认识,为有效推进这项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注重人员分布均衡。小组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较为合适,最多不超过8人,同时要兼顾到班级语文学习不同基础、能力学生的均衡分布,打破现行座位限制,让学生按照好中差相结合、小组基本均衡的原则,设置多个学习小组。
3.发挥牵头学生作用。为了提高合作小组学习活动的成效,笔者在每一个小组都确定了一名牵头学生,牵头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准确领悟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带领小组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二、设计课内探究提纲,体现课堂思维引导作用
1.深入研究教学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内探究提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做到准确全面掌握,要将教学的每一个重难点都融入探究题之中,整个探究题就是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浓缩,每一道探究题都是一次启发思维的契机,让探究题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线索。
2.体现学生认知特点。在探究题的设计中,要注重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在探究题的设计中,要兼顾到中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基础,部分题型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探究题之中也能够找到用武之地,提高学习参与积极性。
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组探究题,应当同步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进行设计时,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难度应当是逐步加深的关系,并且前后之间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要通过这样一组逐层深入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慢慢接近教学目标,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促进学习深入
1.要求学生独立思维。在对探究题的引导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要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站在自己的思维角度,认真分析探究问题。因为学生独立性思维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发现不足,寻找难点,在这样的环节中提炼出将要在小组里面进行汇报交流的内容,保证重点突出,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在学生深入独立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研究、辩论,达到形成共识、完善答案的目的。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无法完成的难点,则集中大家的力量进行共同突破,实在无法完成的还要做进一步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到独立思维与相互合作相结合,全面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3.对难点实施启发引导。教师在整个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不应当成为局外人,要始终掌控教学流程的发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予以启发引导。启发引导的着力点是学生无法自行突破的难点,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不间断地巡视,了解学生以及各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推进情况,针对难点进行思维点拨,帮助学生和小组有效开展学习,同时,还要提炼共性问题,在班级层面进行思维点拨。
四、开展课内重点检测,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调整
1.设计课内检测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当堂检测是获得最为直接、真实反馈信息的途径,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都专门留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检测,如果出现时间不足,或是其他特殊情况,则以口头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当堂课程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将课内当堂检测环节作为一个固定流程。
2.精选检测内容。当堂检测的内容在于少而精,少即数量要严格控制,因为留的时间非常有限,过多的检测容量无法在课内有效完成,要保持较为精炼的容量。精则要紧扣重难点,将重难点以及学生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当堂检测的主要方面,通过简要精炼、紧扣重点的内容检测,为教师获得第一手反馈信息。
3.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当堂检测的题目,教师要在课后迅速进行批阅了解,以便于在下一节课或者下一阶段教学中进行拾遗补缺,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的过程中就巡视查看,提前熟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一种较好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方式,能够将学生个体学习转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张勤基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学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