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低下以及教学方式手段滞后等,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走出这一“沼泽地”,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提高,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以便使初中语文教学精彩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新课学习必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拟定预习提纲的方式,让学生将教学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掌握;其次,对学生强化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活动,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开展深入的思考,并借助于工具书或者网络进行疑难问题的突破;另外,笔者还注重将学生预习的成果运用起来,进行书面的预习成果检测,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为教学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二、教学手段更加体现时代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强化教学手段的改进,尤其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起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一些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形象的内容,以声形并茂的影音资料弥补学生认识方面的不足,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描写景物文章的时候,优美的文字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形象的画面,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内容没有亲身经历过,不具有直观的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就能够增加感知体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补充与说明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性
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123”模式的探究与尝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坚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这一目标,“2”就是紧扣住“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这两条主线,“3”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抓好“揭题”、“探究”与“互动”三个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开展预习的基础上,笔者搜集与整理学生在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向学生明确告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之中保持明确的方向性,教学活动以笔者设计的探究题为思路开展,在教学思考题的设计上面,笔者主要抓住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探究思考题的研究过程,就是教学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在向学生揭示了教学目标与探究题之后,就进入了探究的环节,整个探究活动过程都是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主,笔者将学生分到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小组兼顾到学生之间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实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探究里面都要针对探究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进行争论,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与研究分析之中,不断提高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深度。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笔者在学生之间进行难点的点拨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难点突破效果。学生基本结束相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之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进行完善与提高。对这个环节,笔者并没有进行越俎代庖,而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为学生搭建平台进行交流,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与完善,最后笔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评与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科学性,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学习的角色,而是转变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通过相互合作、独立思考、交流互动这样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身的思维水平、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侧重于正面激励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得当,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以及闪光之处时,及时地给予表扬,初中生对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渴望的,在笔者的正面评价引导下,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表现得充满积极情感,对于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考核中进行分层考核,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不高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降低考核要求,确保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最大努力基本实现学习目标,以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的积极评价感知提高教学活动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与方式手段的改革,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胡祝贤江苏省泰州市罡杨学校22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