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1期 ID: 139383

[ 沈玉荣 文选 ]   

开放式作文教学实践刍议

◇ 沈玉荣

   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分强调方法技巧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灵启迪。“泛滥了技巧,孤独了灵魂”的现象相当普遍;课堂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自主表达的权利。这既是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的表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作文教改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开放”二字上。通过“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实践,我们逐步由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由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写作,由关注作文技巧转向关注作文灵魂,由关注作文结果转向关注作文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纠正“泛滥了技巧,孤独了灵魂”的现象。通过“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实践,我们对课程改革的精神,对写作教学的真谛,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实践表明,我们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
   “象牙宝塔”本指文艺家超脱社会现实的艺术天地,“十字街头”即指现实生活。这是两个带有比喻意义的概念,这里借指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种境界:前者指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应试,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后者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保护学生自主写作权利,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
   一.开放思想:将写作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写作的自由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先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作文教学。
   美国:分为两类。(1)自叙文。指的是表现个人特点的文章,包括书信以及写自己经历的自叙性文章;(2)实用文。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章,包括事务性文书、报告、说明、评论等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文章。
   英国:分为两类。(1)跟学生个人经验有联系的作文。这种“个人的”作文,指的是与学生个人经验有关,其素材来自作者自身。(2)跟学生个人经验无联系,而与事实的客观叙述有联系的作文。包括说明文、记行文、意见陈述文、论说文等。
   日本:分为两类。(1)表现自己。即表达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2)社会通讯。即发挥社会传达机能的文章,包括记录、通信、报告、评论文等,这类文章以沟通思想为目的,要求明晰、平易、直到充分达意的作用。
   综上不难发现:发达国家作文教学普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文内容生活化、实用化,写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家庭以及学校,而是走向更广阔更丰富的时空。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开放式”作文教学常常不易引起我国教师的重视。日常作文教学中,往往用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作文,使学生就范于套路或模式。学生思维活跃,视界明澄,个性独特,生命鲜活,他们的作文却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是被动的教育,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造成学生写作主动权的丧失、写作个性的缺失。
   必修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束缚,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成为写作的自由人。让“真我”回归学生作文,让作文表现学生“真我”,从而实现作文与成长的同步和谐发展。
   二.开放内容: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
   内容即材料,这是文章的质地。我们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打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实现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认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这里有两条途径:读有字之书,精读博览;读无字之书,汲取生活。
   (一)读有字之书。课内精读是点的学习,课外泛读是面的拓宽。课内精读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泛读使学生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我们要控制课堂讲解时间、作业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周或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推荐阅读篇目,指导阅读方法。既拓展了阅读领域,又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读无字之书。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我们引导学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影视,看报刊,看名著,看街市校园,观乡土人情,游名山大川。“耳”要勤听: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听民谣笑话,听相声评书,听商贩推销商品,听导游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善思,何愁写作不能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何愁作文不能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综合性很强的养成过程,作为课堂作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我们采取“定量”与“定向”结合,写作生活札记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定量”是指教师只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一般以2-4篇为宜,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拓宽信息源。“定向”是指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专题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倡导学生记真事,写真人,说真话,抒真情,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与尊严。
   三.开放文体:改进文体写作教学,形成多元化教学格局。
   因为应试,作文教学往往简化成了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写作教学。说明文、应用文、诗歌、剧本往往不在作文教学范围之内。教学内容狭隘单调,开放文体显得刻不容缓。我们依照学生的智慧风格和思维水平安排各类文体的写作,形成不拘一格的多元化的作文教学格局。学生所爱,即是写作机缘,学生所能,即是写作形式,生活所需,即是学生所学。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改进记叙文、议论文文体写作教学。记叙文的练习除了写景、记事、描人以外,还让学生对记叙文的各种体裁(新闻、消息、通讯、随笔、回忆录、旅行记等等)都进行练习,使学生逐步领会写作的规律,掌握写作的技巧。写议论文也是如此,从各种具体的议论文体(如思想评论、文艺评论、杂感)写起,逐步使学生领会一般规律。
   其次,加强说明文、应用文写作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丰富,说明文、应用文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说明文(说明书、解说词、科普说明文、科学小品等)、应用文(请假条、申请书、通知、启事、海报等)都需要中学生学习掌握。说明文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切合实际,用途广泛,决不能被排斥于写作教学大门外。
   再次,适当开展文学写作教学。由于高考作文明确要求诗歌等体裁除外,所以诗歌等文体写作往往进不了作文课堂。热情奔放的中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尤为喜好,我们不能束缚,应该鼓励。写作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写作诗歌、剧本类文学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形成写作个性大有裨益。
   四.开放评价: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互评互改共同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将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让学生处于写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何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实践证明: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是有效的途径。
   我们将作文评价作为作文教学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端,改变现今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根据教师个体的鉴赏水平与判断力“一锤定音”式的作文评价方法。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使学生掌握作文评分标准,有助于指导今后的写作;通过互评,使学生容易懂得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有助于规范今后的写作;通过互评,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立体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我们将作文态度的主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创新性以及语言的得体性这四个维度作为学生作文评价的主要指标,使作文评价标准多元化、对象多极化、角色主体化。
   如何具体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呢?
   首先,调查摸底。这是搞好评改的前提和保证。老师应在学生进行互评之前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中各选取一篇文章进行评改。从而大致掌握整个班级这次作文的情况,以便和学生的评改进行对照,了解学生评改的水平,并可适当地指导,指出其中的优缺点。
   其次,示范引路。可有针对性地对一篇文章进行讲评,向学生讲清一篇文章的方法、过程、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互评有标准有参照。为了克服作文评分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科学、准确,我们制定了评分量值标准。对文章的主题、选材、构思、语言作具体讲解,拓宽学生批改作文的思路,使学生能多角度地去思考文章的优劣得失。
   再次,加强指导。评改课应做到认真、客观、公正。我们及时解决同学评改中出现的难题。每篇作文各人均看三遍:第一遍,画出错别字,病句;第二遍,考虑立意、选材、构思;第三遍,眉批、评语、综合评分。针对同学间的不同意见,组织讨论,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共识。
   在学习型社会,写作是一张不可或缺的通行证。让我们带领学生从“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与尊严!
  
   沈玉荣,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开放式作文教学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