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作文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作文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一些与现代作文教学理念相抵触或背道而驰的旧观念应该摒弃,应选用适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方法,实现作文教学质的突破。
目前,在作文教学上,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把学生当作“作家”来培养,致使部分教师从作文教学开始阶段,就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这种典型的作家型作文教学可能会促进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会导致他们距离作文越来越遥远,甚至会越来越害怕作文。更有一些在教师要求下的作文,远离生活实际,漏洞百出。其实,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多对写作本身及儿童写作心理进行研究,不要总习惯于指导学生作文,写什么和怎样写,要将作文教学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相应年龄层次所具备的作文能力和素养”上。特别是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从农村小学和学生的特点入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自愿进行写作,这样才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需强调的是,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作文素养和能力要求都不尽相同,其训练方法也应不同。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同年级的教授方法却完全一样。这样必然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在作文教学观念上实现突破,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孩子在率真而透明、拙朴而天真的感觉中随心所欲、任意挥洒,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这就是“生活作文”的最高境界。但这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望而生畏的。
因此,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通过日记积累作文材料
日记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日记的内容广泛,日常的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例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将他们自己平时的动手活动或独特的游戏环节以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通过阅读丰富作文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要注重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将阅读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广泛的阅读十分重要。然而,农村的小学生由于所处条件有限,就难免受到限制。因此,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农村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强调阅读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并尽可能多地去阅读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三.通过评价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除了教会学生写之外,教师的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要注意尽量找到每个学生作文的优点,发挥开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水平稳步提高。还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发挥每个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需要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与实践。由于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涉及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所以,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只有在调整视点、更新观念、革除旧弊、优化教法、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中才能实现。
杨旭华,教师,现居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