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借国学经典来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也是让语文教学实践“文”起来的一种策略。
一.巧编《精选国学经典》课程,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把点滴的积累和点滴的渗透作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霖,巧选经典,妙用经典。
1、精选国学经典,丰富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之所以精选国学经典作为构课程生态系统和课外学习资源的一个部分,是因为它有着和语文学科紧密联系的优势。泱泱五千年,国学文明源流长,国学经典代代传。这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现实的需要。
2、巧编国学经典,挖掘课程价值。《精选国学经典》需要精选,更需要精编。选的目的是学,如果仅仅达到了精选的目的而没有做到精编,那么,学的效果就荡然无存。所以,我们的策略是精选之后再进行精编。精编是有原则的。一是体例要一致,前承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力求各年级使用课程体例一致化。二是贴近实际,以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九年级下为不同层级,所编课程力求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相适应,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实际、能力实际相匹配,做到难度适宜、梯度有别,在学习时达到层层递进的目的。三是摆正位置,以国家课程为主,以校本课程为辅,从典型上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习得方法,习得能力。从趣味上以校本课程为佐,靠文化的力量影响学生。四是数量适度,选编内容不让学生感到是学习的负担,而是学习的必要。同时,强调趣味性。
3、妙用国学经典,尽显课程价值。作为一门课程,国学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渗透。所以,教师妙用国学经典课程,方能尽显课程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教学相长。借《百家讲坛》,老师常听,常学。备《精编国学经典》,老师精钻,细研。力求在拓展视野、掘深理解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案。或因需而动,融入课堂教学;或依时而布,早晚按时诵读。让老师教起来,让学生诵起来。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