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1期 ID: 139438

[ 王丽丽 文选 ]   

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模式的构建

◇ 王丽丽

   新课改下的“活动体验”课堂模式,能够科学巧妙地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摒弃了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在身临其境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这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一.活动体验课的课堂教学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苏教版高中语文设置的活动体验课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摒弃了传统语文讲说教学存在的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课堂模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低的缺点。具体而言,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当前学生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活动体验课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经验积累不够完善,从而产生一种能动的知识需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对新的意义和新的自我的体验。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活动体验课重在通过活动的设置,让学生体验到某种情感或感受。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某篇文章有感受,必然产生相应的情感,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语文活动体验中,情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不仅是有意义的生成,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不再是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而是一种新的情感体验。
   3.课堂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单纯地听的陈旧教学模式相比,活动体验课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将学习的内容从单纯的课本转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会从不同的语境、上下文中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习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突破了传统教学只局限于课堂的模式;评价学习的方法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活动体验课是一种更加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语文活动体验课的构建方法
   通过上述对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的课堂教学特点的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活动体验课对语文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培养学生。如何构建一节有效的活动体验课,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深思的。
   1.注重情境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不仅是认知的符号,更是情感的符号。体验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引起思想和心灵上的共鸣,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灵,进而完善个性。课本上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富的思想与情致。
   例如薛海风老师在教《我与地坛》时,就较好地运用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他发现一个女生在“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那句话下使劲儿地涂画着,后来又主动站起来要求读书,薛老师微笑着请她朗读。这位学生选择了史铁生母亲送走儿子之后身姿凝固和寻找儿子未果之后背影悄然的两段文字进行朗读,读得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全班同学都被她的投入和动情感动了,整个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2.培养诵读体验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诵读,活动体验也是如此。但却有自己新的方式,不再老是教师命令式朗读,而变成学生主动式探究。
   如苏教版《六月,我们看海去》这篇文章,“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者想去看海的那种迫切的心情,但先不提示学生用什么语速进行诵读,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自由朗读,这样有的学生诵读时字间停顿较长,而有的则铿锵有力;通过一对比,学生们就会发现,如果停顿时间过长,就没有把青春的活力与激情释放出来;而轻快、有力的朗读,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看到了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这样会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诗歌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活动体验课的实践与思考,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新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丽丽,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