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中,儒家思想的应用依然具有其现实意义。这里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探讨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借鉴应用。
一.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借鉴应用
1、教材内容方面
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们单凭耳濡目染也能将儒家思想消化。诸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类的名言,大家都知晓。前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学习思想”,要以学习为乐,学习要有恒心有主动性,不耻下问。后者则体现了“君子人格”,主张君子要有博大的胸怀。
另外,众多古典散文对儒家思想的借鉴应用也很多。《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以及《师说》等无不蕴含着儒家思想。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其大意,而后方能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如果学生连文章本身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教师就去灌输文章中蕴含的思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材内容很重要。
2、教学方法方面
针对一篇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文章,教师应该这么做:一,让学生自己先去理解文章,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二,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详细讲解文章,使学生把握大意;四,让学生以各自的想法说说文章的思想内涵;五,结合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六,付出实际行动,运用所学的儒家思想,规范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3、课程安排方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切知识的力量体现在精通之后的应用。高中课程的安排一般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以及复习的过程。简单举个例子,在每一所高中,早读一般是对于昨天知识的复习,早上上课大体上是在接受新知识,而中午的自习则注重的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晚自习更是对知识的一个再复习的过程。如果观察一下一个高中学生每一天的学习过程,可以发现他几乎都是在对孔子这句话的阐述和具体的应用。而且,高中的学习过程是伴随着每月一次考试的,以天为单位进行一日的学习和复习的循环,以周为单位,老师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提问考核,以月为单位,学校会对学生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考核。这个过程就是对儒家文化的应用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像孔子说的那样“好学不倦”,这一学习过程的安排就类似于几个大教育家的陪学。
孔子强调“举一隅而反三隅”。这在中国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高中教材方面。语文教材配有相关的精选的课外读物,物理、数学课本后面设计的具有发挥性的例子,引导学生在完成日常学习的前提下,去尽量发挥思维,寻找规律,解决类似的问题。儒家强调“克己”的思想,这在高中教材中有很大的反映。高中教材给学生安排的学习量几乎占掉了学生一整天的时间,包括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课程。这是国家对青少年在人生关键阶段的一个要求,孔子强调的重点就是,人要为自己的追求而克制自己,这一宏观的设计思想是与控制的思想相吻合的。
二.高中教材借鉴应用儒家思想的可行性
1、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儒家思想虽然影响巨大,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清楚理解的。
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都需要时间,更不用说接受一种思想;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也仅仅局限在文章本身,其思想意识还不够。
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文化知识,其理解能力、思想觉悟也日渐提高,因此高中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2、高中教材的内容结构合适
高中阶段,无论哪门学科,其内容的完整性都很强。在高中语文教材上加入适当蕴含儒家思想的精华文章,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除了古文,现代文亦可以巧妙地传递儒家思想,这为教材内容的的灵活编排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高中教材中,适当地借鉴应用儒家思想,不仅是在时间、氛围上把握得更好,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完善人格的需要,可行且必要。
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在当今高中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录入了很多蕴含儒家思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给学生传授了文化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高尚品德与情操。高中教材借鉴应用“儒家思想”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且作用巨大,这决定了这种传承方式将一直持续下去。
陈娟,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