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1期 ID: 139388

[ 朱海燕 文选 ]   

如何指导课外现代文阅读

◇ 朱海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考试的拉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都能抢占优势,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教学问题。笔者主要是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外现代文阅读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指导学生的课外现代文阅读和学生的心理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方法、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在教学中笔者逐渐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心理上对阅读有一种畏惧感和恐慌感,总是在心理上先“失败”,从而在阅读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多同学一直有这样的思维定势:阅读就应该是考试中丢分最多的,阅读怎么做都是会被扣分的,阅读再好也拉不开差距,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在这样的思想困惑中,很多同学在平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阅读中,或者在做题时喜欢对照答案,自己疏于完整的练习。这样一来,思想不够重视,平常积累不够,要提高阅读能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真的就成了巧妇的无米之炊了。因此,要想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首先就是要学生摆正心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可提高性,消除对阅读的畏惧心理。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循序渐进,在平时还得多注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的,在语文方面,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二.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出题要点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样对于课外现代文阅读,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阅读者的学生来讲,首先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考点,然后对症下药,把握重点,针对不同文体的出题思路进行积累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学生对于文体的整体把握毕竟还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多下功夫,把文体的知识和出题点系统总结并让学生掌握。课外现代文阅读文章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记叙文的范围现在也是比较宽泛,更多情况下把小说、散文也归入记叙文这一大类。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的特点必须搞清楚。相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涉及到这些文体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些文体的基本特点以及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告知学生的,但是缺少一个归类和总结。因此,教师在平常要做个有心人,对每种文体可能出的问题都要做个细化,并把知识点归纳清楚,打印成张,让学生做好记录和记忆,让学生清楚自己阅读的每篇文章的可考点是哪些,自己必须掌握的是哪些方面,并能及时查漏补缺。
   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是让学生出题。在拿到一篇阅读的时候,我通常不会让学生急于做题,而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自己出题,因为学生对文体的特点已了解比较透彻,因此在出题的时候也就仅仅扣住那几个方面,诸如文段中心的概括,人物特点的分析,句子的赏析。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做补充并互相答题,然后再看阅读的题目。特别是学生发现题目与自己所出的很相似的时候,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成就感,也更乐于去出题,而在出题答题中,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把握、理解、分析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其次是仿句练习。很多同行会觉得仿句是很小儿科的练习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已没有这个必要,其实,笔者觉得仿句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于阅读,对于作文也是受益匪浅的。在仿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脑中搜索词句,并且在结构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样练习久了,学生的词句积累自然就多了,很多句子能够信手拈来,而且在阅读中的语言组织也会更加规范化,更加有文学性。此外,在仿句的基础上,还可以仿段落,这个笔者个人觉得对于议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在议论性的文章中有些补充例证等的主观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有话可说,并能把话说好。最后就是平常让学生多读书,多做。语文学习其实很多时候也会用到题海战术,让学生多练的目的第一当然是更好地运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第二文章看的多了,积累也多了,学生的内容也多了,做题速度和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可以每天布置学生一篇阅读,让学生课后完成,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搜索资料,让学生不仅仅是为完成作业而阅读。
   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不能操之过急,只要下了功夫,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自然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朱海燕,教师,现居江苏响水。

如何指导课外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