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乏味枯燥的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更让学生们一直以被动的接受方式来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质量逐年降低的恶性循环中。在新课标下,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去迎接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是本文重点探讨的。
1.开篇新颖 引人入胜
课堂的开篇工作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正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能够新颖独特,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设计一段与此次授课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兴趣的导语。好的导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感受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高中文言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十分讨厌“之乎则也”之类的翻译,但是对于历史故事就十分的感兴趣。如果在一次课堂上,老师想讲授苏轼的一篇古词,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先讲述一段关于苏轼的历史故事,比如“东坡肉”的由来。风趣幽默,朴实风趣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在讲述中能够穿插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夸张化,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平等对待 朋友相处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在学生们心中成为了一尊代表庄严与严厉的雕像,学生们在潜意识里就会对老师有被动意识。那么老师们所讲授的东西也都被认为是不得已才去接受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太过被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很高。在新课标下,作为教师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可以改变的方法。虽然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能有幽默的言语、风趣的谈吐。但是至少老师们应该从内心深处明确学生也是朋友,对待学生应该平易近人,能够主动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并非是高高在上的,也是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的。那么学生在学习的心态上就得到了解放,学习的动力也自然要更强。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课堂上不应该是教学,确切的说应该是互相学习,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
3.有效提问 合理解答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在提问中总结经验,并运用好提问这一关键性的互动工具。课堂的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掌控好课堂气氛。以前,经常会听到老师在埋怨:“学生们太不懂事,怎么能利用上课时间睡觉呢?”相信也有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的败笔。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很大原因在于课堂气氛过于死寂,老师在机械地授课,学生们也在机械化地听课。其实,能够有效地提问是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的。在这方面,老师应该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最好能够在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们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并且问题的设定要新颖,不枯燥,杜绝照搬教参书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对这种问题都是很反感的。教师可以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好能够与身边的实际相联系。提问的节奏要控制好,要在讲授一部分的时候,就开始展开提问。提问最好要具有普遍性,不可只是提问那些平时学习较突出的学生,最好能够平均分配。问题的回答也不能只是拘泥于教参,然后反复提示学生,最后得到标准答案。这样做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扩展力,更让学生觉得老师太过古板。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先进行肯定性回答,即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但是也应该能够讲一些鼓励的话,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压力,有恐惧感。很多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发脾气,这样做是最不可行的。总之,提问要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普遍性,并能通过提问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回答问题。
4.妥善结局 意犹未尽
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能够把课堂所讲的精干部分,也就是重点进行一个归纳。让学生在下课前能够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有所回顾。教师在归纳时应采用精简、概括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传授方式去讲授。在即将下课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够给学生一个回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课堂的内容进一步理解。
在新课标下,应该首先打破人们长期以往对语文的潜意识中的枯燥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引导学生去热爱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更加人性化,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能充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改革,教学的目的是都是让学生能够学得牢固、扎实。因此,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傅增强,教师,现居福建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