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029

[ 曹津源 文选 ]   

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与2012年备考指导(上)

◇ 曹津源

   当上海考生打开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时,作文题“悄悄地提醒”倏然跳入眼帘。读着“悄悄”、“提醒”这些温馨的字眼,考生的轻松感、亲切感油然而生。是啊,一年一度的中考作文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为人们所乐道,但正如今年苏州题所说,“熟悉的地方”会有新的更美的“风景”。2011年,我们从中考作文题中欣赏到哪些新“风景”呢?我们又该准备用怎样的眼光去欣赏2012年的中考作文百花呢?
   回眸与发现
   品读2011年中考作文题,我们的眼光不妨留意下列五个“光点”。
   一、标题作文命题(含全命题和半命题)实现“完美转身”后,今年继续“强势扩张”,进入“成熟期”。 标题作文凭借它“限制适当”“便于操作评分”的优势,经过前两年的“美丽翻腾”和“完美转身”后,今年坐稳中考作文艺苑中的“当家花旦”并继续“强势扩张”。据笔者对1998—2010近三年的统计,标题作文命题所占比例分别为69.3%、77.3%、79%,今年根据对126份试卷的统计,标题作文更达85.5%,而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占比则分别降至6.7%与7.7%,已达历史最低。江苏省13个省级市2011年延续去年命题走向,全都是标题作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选题作文中,标题作文的匹配率也在强势扩张,话题作文在这一块的传统优势也在丢失,例如长沙市的两选题都是标题作文(《给自己一个拥抱》《______是我的名片》),还有承德市(《特殊的礼物》《再见______》)也是。这些都传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中考作文已经进入后话题命题时代,而且已经由探索期进入相对成熟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二、命题指导思想由“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悄悄地转向“适当地铺设‘门槛’”。经过近几年的命题检验,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中考作文命题“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不等于没有审题要求,“审题门槛低”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平门槛。蕴含适当的审题要求,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更加科学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拉开考生的差距。这种“悄悄地转向”表现在:
   1.全命题形式占比大幅上升。全命题作文的约束、限制一般比半命题作文多。选题作文以前鲜见两个全命题组合,今年却并非个别,例如丽水题《欢乐一家亲》《美丽一瞬间》,南充题《沟通》《我和别人不一样》,荆州题《那一刻,我长大了》《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等。
  还有,根据笔者近三年(2008—2010)的统计,全命题作文(含选题作文)占比分别为31%、39%、46%,今年笔者统计128份语文卷,全命题占比达53%,限制相对较多的这一命题形式已经坐稳“半壁江山”。
   2.选题作文形式悄然降温。前三年,开放度较高的选题作文形式占比都在20%以上,去年达27%,今年却并未“继续看好”,而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缩”,只占21%左右。
   3.全命题形式在精致中巧设“门槛”。南通市2010年考全命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与南通市一江之隔的上海市今年考全命题《悄悄地提醒》,初看两个题目很相似,仔细一想则会发现新设的“门槛”——“告诉”范围广,包括“提醒”,“提醒”属“告诉”,但“告诉”不一定是“提醒”。“提醒”出自真诚的和善意,是一种提示、启迪、关爱,它可以帮助人指明方向,明辨是非,它区别于循循善诱的说服,更与当众的训导不同,“提醒”是一种充满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沟通方式。 “告诉”与“提醒”,一词之差,却将“门槛”巧设其中。
   4.“要求”由“泛化”走向“定点”。以前“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一类“泛化”要求正在被具体的“定点”式要求所替代。例如南通市考全命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要求”中的第一条就“定”得很明确:“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据此,阅卷组制订出下列评卷细则:“没有细节支撑,泛泛而谈;或没有体现‘那一刻’;或看不见‘内心变化’(即看不到‘原点’和‘变化点’)的文章不得进入一类卷”。结果,一批语言虽好但不合此“要求”的考场作文只能止步于一类卷的“门槛”之外,很可惜。
   5.原来限制较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形式也在作“收缩”的尝试。例如武汉市考材料作文,提供羲之学书、孔子学琴和时珍学医三则材料,命题者没有让考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空飞翔,而是提出三个问题让考生“回忆、思考”;而且因为所供材料带有抒情性和审美性(如说孔子学琴“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说时珍学医,“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等),因此考生所思所悟,只有涉及“学习可以超越一般知识与技术的层面,升华到真善美兼融或科学、道德、审美相结合的更高境界”这一类内容,才是最与题意吻合的。如此命题,考生手中牵引着风筝的线明显变短,空间也就大为缩小了。有意思的是,青岛和遂宁
  所命的话题相似,前者为“反省自我”,后者为“反省”,很显然,后者未见其它要求,显得过于宽泛,前者限定在“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自我反省”范围内,给出的空间大小适当。
   6.半命题作文的“牵线”也在悄悄“缩短”,增加限制。例如无锡题《我的快乐来自______》,提示语规定所补词语只能在“成功”“坚持”“梦想”“爱心”这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大大缩小了半命题作文这只“风筝”自由翱翔的空间。桂林题《我的______老师》,明确规定补题文字限于自己所学学科的名称。
   三、“裸题”渐多,题型更趋简洁。设计提示语本是一把双刃剑,精心设计提示语既有可能开阔考生思路,起提醒、例示和引导的作用,又可能花去考生较多的阅读时间,造成审题的游移不定。所以近几年不设提示语的所谓“裸题”渐见其多,今年更是。例如江苏盐城去年的提示语已经很简明:“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命题者只是从知识、审美和成长三个层面略作提示,点到即止;今年干脆不用提示语,就是一句话:“请以‘歌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种简洁型命题的领军者应是上海市。上海市从2001年开始一直坚持简洁命题的探索,连续11年将审题要求寓于作文题目本身,即使在话题作文“繁花似锦”的时候也不动摇。2001年考《我想唱首歌》,后几年的考题分别为《喝彩》《我的视线》《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的名字是_____》《记住这一天》《我眼中的色彩》《在学海中游泳》《黑板上的记忆》,今年则考《悄悄地提醒》。这些“裸题” 返璞归真,从导向性、教育性和可写性方面看,都可圈可点,受到考生欢迎。
   四、让“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考生的自然诉求。考察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这一命题导向,可以发现今年的的特点更多。
   1.“我”“自己”“自我”“长大”等字样备受青睐。《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四川巴中)、《我改变了____的色彩》(重庆)、《《留点____给自己》(嘉兴)、《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哈尔滨)、《我长大了》((日照市)、《那一刻,我长大了》(荆州市)等题目大量涌现。
   2.“成长”的起点.试探着向前延伸。前几年出现过一批《告别初三》《我的初三生活》一类的题目,今年不同了,也许是受到2010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和宁夏中考题《那年六一》的启示,中考作文题也“应声而起”,于是出现了《童年的游戏》(宜宾市)、《游戏》(广东省)、《____童心》(温州市)、《风筝》(德州市)等让考生走进童年寻找自由欢乐的题目。这类让考生唱“童年”歌的考题还很受欢迎,因为比起初中生活,童年生活的确有趣、丰富得多,他们可以说真话,抒真情;考生知道,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些“偷”蚕豆一类的情节也能使人感到童真童稚可爱!最有意思的是宜昌题,只要考生借鉴鲁迅作品写“玩”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写篇文章即可,如让考生投票,此题也许会评上最“给力”的考题呢!
   3.如果把写作内容比喻为以“我”为圆心,以成长为半径所作的圆,那么今年命题给出的“圆”面积更为广阔,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视野更广,触角的延伸更远。有的延伸至大语文,以致两地命题的用语大同小异——《也是一堂语文课》(南京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济宁题);有的延伸至特殊的人及交往现象,如聊城题以“借口”为话题;眉山题提供古诗《约客》,要求从“站在诗人或朋友、或诗人与朋友”等角度构思行文;有的则直达心灵最深处、最“软”处,例如扬州题《忍不住____》,“忍”而未“住”,可见内心焦急无奈之深;长沙题《给自己一个拥抱》,从中看到心潮之汹涌;株洲市考《藏在____的秘密》,“秘密”且“藏”,则更让人期待聆听考生来自心房柔软处的倾诉……
   4命题导向以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也不乏对考生走出心理阴影的引导。“阳光心态”为主,只要看一下直接出现“阳光”字样的题目就可见一斑——《《阳光灿烂的日子》(济南市),《我心中的太阳》(潍坊市),《在阳光路上》(连云港市),《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邵阳题)……那些引导考生从情感世界中溢出快乐的题目也竞放异彩——《聊一聊快乐的往事》(安顺市),《收获快乐》(绵阳市),《我的快乐来自____》(无锡市),《快乐生活》(十堰市话题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绍兴市)……还有那些关于励志、向善、唯美的题目,也可圈可点。例如杭州市在材料中列举昙花等物在追求中的种种“舍弃”和“受苦”,要求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作文,“励志”色彩很浓;重庆题列举课文中“老王”等人物的善举,要求考生以《善良的魅力》为题写作,命题指向当今社会尚待大力提倡的向善之心,行善之举;让“美”成为常驻心中的素质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也是命题者拟题时的理念指向,有的着眼美态展示,如《____如此美丽》(岳阳市);有的着眼即时感悟,如《美丽一瞬间》(丽水市);有的着眼审美比较,如《最美》(衢州市);有的则着眼自我审视,如《爱让我更加美丽》(莱芜市)……由此可见,让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作为主流命题思想,在今年的命题中体现得丰富多彩,亮点多多。(请接看2011·8期本文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26400)
  

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与2012年备考指导(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