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50

[ 曹津源 文选 ]   

新诗阅读题解题方略

◇ 曹津源

  《语文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里的“文学作品”包括新诗在内。2010年中考卷中新诗的考查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自由鉴赏
  【例1】(2010年贵阳卷)
  玷污的生命之源
  从前,清幽的小河/ 现在,已经干涸
  腥臭,是她的低吼/ 黑色,是她的衣着/ 呻吟,是她哀怨的歌声/ 挣扎,是她痛苦的生活
  不见了鱼虾与她做伴/ 只有伤心地孤独流过/ 也没有花草与她为邻/ 任凭躯体给眼泪包裹
  人啊——/ 忘记了她的恩情 / 她被狠心地抛弃/ 抛弃在了污秽的角落
  “是谁缔造的错” /“奈何要我来承担罪责” / 小河低语着诉说
  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解析:此题选取环保话题,直面生活,触及热点,给了考生充分的自由,每个人对此都应有话说。
  答案示例:1. 从取材角度说,作者选取一条小河,典型性强,小中见大,引人深思:与此小河命运相同者何止千万,人类的确到了该认真反思的时候;2. 从立意角度说,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小河悲惨命运的诉说上,而是步步追问——追究“忘恩者”“肇事者”和罪责的“缔造者”,以揭示根源,警醒人类;3. 从情感角度说,诗歌“理”与“情”水乳交融,痛苦地对比,伤心地描述,无奈地控诉,急切地呼喊,愤怒地抨击……使全诗处处见泪,声声带血,让人读后扼腕叹息,幡然悔悟;4. 从写作方法说,作者娴熟地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小河有色彩、质地、心理、语言和思维,以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小河之痛,从而强化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5. 从表达方式说,作品既有深情的记叙和描写,也有精彩的抒情和议论,特别是“是谁缔造的错”“奈何要我来承担罪责”两句,由叙转议,寓理于问,富有艺术表现力;6. 从语言运用说,作品语言凝练精致,韵味悠长,例如用“腥臭”“黑色”“呻吟”“挣扎”描写现在的小河,用“伤心”“孤独”“奈何”表现小河的心情,用先是“忘记”、继生“狠心”、再遭“抛弃”等控诉人的行为不断升级,这些都令读者深思。
  
  二、专题赏析
  新诗考查命题点一般有概括诗意、再现意境、体悟情感、放飞想象、着眼修辞和品味炼词等。
  【例2】(2010年恩施卷)
  春 芽
  李 岭
  一觉醒来/ 伸出/ 稚嫩的手/ 抓住天边/ 那一弯/ 飘动的彩虹/ 穿进/ 用美梦磨成的针/ 将大地/ 织成锦绣
  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
  2. 诗人发挥新奇美妙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解析:答题步骤有三:整体把握,了解诗意;精准审题,抓住关键;组织语言,力求简明。例如第1题要求“简要概括”,注意应有两个内容——情景和情感,回答时不能顾此失彼。又如第2题要抓住关键词“想象”“修辞”“结合诗句”,组织语言时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1. 这首诗描绘了春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蓬勃生长、装点大地的情景,蕴含着诗人的欣喜、赞美之情。2. 示例一:“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植物发出嫩芽的情景,就像刚睡醒的孩子伸手那样稚嫩可爱、充满希望。示例二:“抓住天边/ 那一弯/ 飘动的彩虹/ 穿进/ 用美梦磨成的针”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传神地描绘出早春植物融入烂漫春景、编织美好理想,以回报阳光雨露的情态,抒发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三、局部仿写
  【例3】(2010年恩施卷)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解析:“顺着文意”隐含“语意连贯”的要求,“续写”则要求所续文字必须与前两句句式相同(“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而喻体选择是否恰当,就看你的创新思维能力了。
  参考答案:示例一: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端庄挺立。示例二: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务必清澈明净。示例三:做草一样的人/不一定常绿如茵/但务必枯而后荣。第三个答案暗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表达了人应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观点,有一定新意。
  
  四、读诗作文
  【例4】(2010年河池卷)阅读下面的诗歌,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不再屹立/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解析:命题者引导考生鉴赏汪国真的哲理诗《旅程》(节选),既有新意,又有难度。原诗三段,以积极昂扬的态度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旅程。诗中有意志对于生命的意义——意志就是生命之力,强者拒绝消沉的意志、颓废的身影;有思想对于成功的重要——遭遇挫折时也许你会垂下头颅,但这并不能定义为“失败”,因为成功者必定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思想者;有别人无数双眼睛对于“旅程”的重要——从别人那里认识自己,才能跨出坚实的脚步。总之,这首短诗给考生广阔的选择空间,坚强意志、永不言败、学会思考、善待别人等等都可成为切入点。《旅程》是哲理短诗,语言极其精炼,拟题和行文中都应扣住 “屹立”“扬起”“认识自己”等关键词语。下面几个题目可圈可点:“身体可摔倒,意志不可倒”“让头颅永远思想”“从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新诗阅读题解题方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