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到“杯具”,一般会以为它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是,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1)不过,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3)最“杯具”的还要算2009年的贺岁档,相比2008年的《梅兰芳》《叶问》《非诚勿扰》,2009年的《风云2》《刺陵》《三枪拍案惊奇》真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还部部都投资数千万,真是叫人情何以堪。
大约在2009年初,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抒发“悲剧啊”这一感慨的一张截图在各大论坛疯狂转发,自此“悲剧”开始风靡一时,成了人们常用的口头调侃语。“杯具”正好谐音“悲剧”,这就为“杯具”取代“悲剧”而蹿红埋下了伏笔。
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和现象,它主要是由汉语智能拼音打字法的变异操作造成的。拼音输入法的重码,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创造出新的网络流行语,如“大虾、斑竹、霉女”。“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人们将错就错,以宽容的态度允许“杯具”的存在。和传统意义上的“悲剧”相比,“杯具”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带有戏谑和无奈的成分,可以说“悲剧”中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消解。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杯具”的流行是消极情绪的泛滥,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谐音词“杯具”则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精神和亲和力,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可以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杯子多为玻璃、陶瓷等材料制作,具有易碎特点,这一特性也以隐喻手段投射到其他领域,如:
(4)看来,这种不争气的气质已经深入中国男篮骨髓,一队抑或二队,概莫能外。而正是这种带有传染性的气质,导致了2009年的中国男篮成了那个茶几上的杯具,轻而易举,就那么碎了。
“杯具”是一个合成词,人们以“杯具”为核心,造出了颇具特色的“×具”家族,如“洗具”(谐音“喜剧”)、“餐具”(谐音“惨剧”)、“茶具”(谐音“差距”)。这些语词本是普普通通的用具,近一段时间都因为借了“杯具”的东风而戴上了时尚的光环,下面这段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5)足坛其实就是一张茶几,对于曼城主教练休斯来说,上面放满了杯具;对于红魔曼联来说,上面还有餐具;对于西甲里面皇马的那些孱弱对手来说,上面又都是些茶具;至于沉浸在幸福中的巴萨,这张茶几上则堆满了洗具。
这些“X具”是昙花一现还是继续风行,还得假以时日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