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寻自我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本文旨在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来透视贝娄是如何通过奥吉从异化到归化、从反叛到妥协,追寻自己生命轴线的荒谬历程来体现追寻自我本质这个永恒主题的。
关键词: 主题 存在主义 自我本质
一、引言
《奥吉·玛琪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1915年-2005年)蜚声美国文坛的第一部小说, 也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存在主义是一种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把人置于其哲学思考的中心,把人的存在、人生的意义视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它是对贬抑人的存在价值的现代文明的一种抗议,所以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是最引人注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人的存在危机愈发严重,人生的荒诞感、虚无感、危机感成为普遍的存在体验。作为这种危机的产物,存在主义旨在在这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探求人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可以说,存在主义是战后美国文学的主导精神。贝娄在二战前后开始崭露头角,并自此活跃于文坛,也正是存在主义风靡美国哲学界与文学界的时候,贝娄自然也深受这一风潮的影响,在其多部作品中表达了探索与追寻的主题。《奥吉·玛琪历险记》就是一部追寻自己生命轴线,追寻“自我本质”,实现自我无限自由的作品。
存在主义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在人生的危机中看到了人的自由,强调人应自我选择,负起存在的责任。存在主义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深刻地提出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等问题。存在主义的先驱索伦· 克尔凯郭尔曾经指出:“面对困惑与绝望时人会意识到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去追寻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而海德格尔则指出“畏”也迫使人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以达到本真的存在,这并不是使人与社会隔离,而是使自己真正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因此,尽管存在主义描绘了一幅充满危机的人生图景,但它不同于此前极大影响了美国文学的自然主义。它不承认宿命论或决定论,它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也有行动的责任,应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且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做到最好,生活的意义就在不断的奋斗之中体现出来。
二、从逃避自己到接受自己
在年幼时期,奥吉一家被劳什收留,寄人篱下,奥吉不得不从小就被异化,他自己承认为了“取悦和报答”劳什,他不得不假装温顺,在劳什面前表现得感恩戴德,这样自我就分裂为隐藏的不驯的自我和别人眼中温顺的自我。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交往增多,奥吉不得不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奥吉也成了多面孔的人,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周旋。奥吉天真地想通过“单纯”这个面具来逃脱社会的倾轧和复杂。但这种自我保护式的战术并不能使其免受社会现实的打击。墨西哥之行迫使他正视世界,也反观自己,逐渐地,他意识到明哲保身的作法只是一种苟且生存,也就是说,奥吉从来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生活过,他总是看别人的眼色生活。因此,他的存在部分是虚假的,这种双重个性是自我异化和自我疏离的重要表现。
奥吉遇到米托钦后,在他的影响下,奥吉决定面对真实的自我。他深知自我异化的危害性:“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面前手足无措,又不知怎样才能返朴归真,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久而久之,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谁。”这正是奥吉所面临的困扰。戴着不同的面具应对不同社会圈子里的人,在不同的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语,他也担心失去自己的本质。他想返璞归真,却没想到使自己的人生存在更为复杂。而米托钦秉承的信条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否则就意味着灵魂的死亡。最后,奥吉决定接受米托钦的人生哲学。他对米托钦说:“如果我说我一直想活出真实的自我,你会理解我的。这并非易事。我在想,要是真实的自我不够好,我该怎么办?我想最好还是放弃这种想法。不求最好,但求真。”人必须去掉一个面具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才会发现不为人知的自我。只有面对自我,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从奥吉决心正视自己和现实可以看出奥吉的勇气。如此审慎的态度表现出了他对自己的负责,也表现出了他谋求人类真正存在的愿望。
三、从逃避社会到融入杜会
奥吉从异化到归化的过程也体现在他与社会的关系上。他的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是同时存在的,也是相互交织的,一种是受社会环境所迫的自我异化,一种是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而从社会中异化出来的。
奥吉与社会的格格不入还体现在他对自由的理解以及他对工作的态度。在他一生中,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没有一个长久的,因为他觉得具体的工作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限定,又因为他天性多变,不适应严谨规则的束缚。他不愿局限在一种模式里,由工作来摆布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不得不成为一个零件,个性没有价值,因此奥吉在非人的社会里一事无成。
奥吉与丝的恋情以及奥吉的墨西哥之行成了他从异化到归化,从自我疏离到自我超越的原动力。在与丝发生恋情之后,奥吉觉得“我从来没与一个人如此亲近过”。但是在如此巨大的爱的力量面前,他怕失去自我,又采取了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但爱情是需要双方共同投入的,奥吉的态度只会拒爱于千里之外。丝就对他说:“不管什么样的爱对你来说可能都很陌生,可能你压根儿不需要它。”当然,奥吉既想拥有爱也想拥有自己的独立与自由,但爱需要自我的融入和对他人的伦理承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利己主义。因此,与丝的恋情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果而终,但奥吉由此意识到了自己过份要求独立也有其荒谬的一面。因此爱成了他淡化自我、融入社会的关键力量。墨西哥归来象征着奥吉的重返社会。他已经厌倦了这种漂泊、自我流放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者,永远是一个寄人篱下者,迫切地期望能有属于自己的家。他开始投入爱情,与斯黛拉结了婚,他深深地认识到是爱使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有责任心,使人们在社会上相依相靠。奥吉对爱的态度的转变意味着奥吉开始抛弃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开始融入社会,从而迈出了从异化到归化,从自我疏离到自我超越的关键一步。
四、结语
奥吉的归化只是暂时的。二战后,他又成了一名不法商人,仍旧是一个处在社会边缘的人,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探索是荒谬的。奥吉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找到一条切合实际的路,这种局限决定了他的追寻只能是漫无目的,不会有结果。作为一个典型的贝娄式主人公,奥吉性格上是有缺点的,而正是这些缺陷使他成为普通人的代表,贝娄在作品中透过奥吉的危机体现了整个人类的追寻及对希望的渴求。
参考文献:
[1] Bach, Gerhard. ed. 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Saul Bellow. CT: Greenwood Press,1995.
[2] Be11ow, Sau1.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Pengiun Classics, 2001.
[3]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