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都是通过一些社会的小人物来描写这个社会的一些弊端。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的病态。这三篇讽刺小说来自古今中外,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它们均有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同中显异。
关键词:《孔乙己》 《范进中举》 《变色龙》 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比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其中《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三篇课文,文质兼美,主题深刻,思想性、艺术性强。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亦或是对其他读者,这三篇都是阅读学习的经典范文。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麻木冷漠,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通过刻画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情形,和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也尖锐地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进一步批判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变色龙》则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文中刻画了一个为俄国沙皇政府豢养了狡诈多变、见风使舵的奴才形象——奥楚蔑洛夫,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统治。在教读、赏析《范进中举》《孔乙己》与《变色龙》这三篇文章的过程中,发现三者有诸多相同与相异之处,现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性质
(一)都是通过一个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进而揭示作品主题,但是组织材料各异。《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与酒客等人发生的故事,分片段式组材,可以依次概括为:酒客笑孔乙己偷东西,酒客笑孔乙己没有“进学”,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和孔乙己最后到酒店喝酒。《范进中举》是围绕范进中举前后,写他的家境,胡屠户,邻居的态度大转弯,张乡绅主动上门拉关系等等。《变色龙》更是这样,整个故事就是由奥楚蔑洛夫来判定狗的主人的四次“变色”这一件事来跌宕起伏的。
(二)三篇小说都写了“众人”的笑,反映出他们的麻木。但他们笑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中酒客对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的笑是嘲笑,尤其是短衣帮。他们不知道自己某种程度上与孔乙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又“相煎何太急”呢?因此他们的笑是麻木的、冷酷的。《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用打骂方式为范进治疯病和他为讨好女婿夸赞女儿有福时,众人都笑了。他们的笑也是麻木的。因为虽然这些人没有像范进一样为科举考试耗尽青春,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比起范进来又能好到哪去呢?还不同样是那个社会的受害者吗?因此他们是不觉悟的。《变色龙》在结尾处,当那只惹祸的狗被将军家的厨师叫走时,围观的人群就对着受害者赫留金哈哈大笑。这种笑明显是取笑,虽然赫留金先前的做法有些无理取闹,或者可以说是强词夺理,但他毕竟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受害者,与笑他的那些人应该是同一阶层的人物。选择这样的取笑对象,可以看出围观群众的麻木愚昧。
(三)三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可恨的,然而他们同时又都是各自所处社会的受害者,当然可恨的角度不同。孔乙己,鲁迅先生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见他有值得人们同情的一面。而范进的可恨呢?先是因为他在科举制度下为了考取功名,连他老娘是死是活都不放在心上,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更可恨的是他中举后立即就与张乡绅勾搭一处。真不知他将来会如何对待他的乡邻,这位曾经的受害者是不是也应学会害人了呢?再说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的工具,自有他的可恨之处。
(四)重要的配角表现,使作品主题更深刻。这三篇小说除了主角(主人公)外,都各有一个重要的配角,不同的是他们有到场的,有没到场的;有参与故事情节的,也有光用名气影响的。《孔乙己》中的丁举人是小说侧面交代的,他虽然没有到故事的现场,其角色却不可忽视。这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人竟然任意毒打孔乙己。这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深化了作品主题。张乡绅这位《范进中举》里的重要配角,在范进中举前不见这个人的踪影,可是中举后马上亲自来到范家,与范进“平磕头”,主动攀谈,又是送钱又是给房,大显了统治阶级官官相护的一面。通过这段情节,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评价范进中举一事:对于他本人是件幸福的事,因为他终于“爬上去了”,对于统治阶级也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他们的队伍又增添了新鲜血液。当然对于那些穷苦百姓就是祸事啦!如此深化主题。《变色龙》里面也有个未到现场的人物,他就是奥楚蔑洛夫所惧怕的席加洛夫将军,因为他是将军,所以狗都跟着沾光,无需多说,突显了社会的黑暗。
(五)故事结局后都让读者有言已尽,而意仍在的感觉,深思后令人堪忧。《孔乙己》的结局,伙计根据孔乙己初冬时用手走出咸亨酒店,推想他大约的确是死了。《范进中举》虽然是篇节选文,但是依据所选内容的结局看,范进送走了张乡绅,就于称胡屠户——他老丈人为老爹的一番对话。他俨然已将自己纳入到上层社会的行列了,以后定不会有百姓好果子吃了。《变色龙》也是节选的,其结尾说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径自走了”,可想他一定又到别的地方欺压百姓去了。
二、语言运用及写作技法
(一)关于小说的主人公,作家们都恰当地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生动了人物形象。但描写的侧重各有不同。孔乙己主要为我们“秀”的是他那件与其身份不相符的长衫,奥楚蔑洛夫展示的是象征其身份的军大衣,至于范进虽没有表现他特点的服装,但他有喜极而狂的动作。三个人都是“身怀绝技”。
(二)从写作的人称上看,三个作品大体上都是用的第三称。而相异之处是《孔乙己》中,鲁迅巧用了个小伙计“我”来做为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范进中举》和《变色龙》都是以各自主人公活动叙述的。
(三)环境描写是小说必备的,这三篇更不例外,而且都侧重于对社会环境的展示。《孔乙己》安排的环境是咸亨酒店及众酒客;《范进中举》交代的是范进家里,街上及邻人;《变色龙》写的是木柴厂门口及看热闹的人群。不同的是《孔乙己》中有一句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将近初冬。”暗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结局,另两篇没有自然环境描写。
(四)三篇小说所写的时代虽然离今天都比较久远了,但是都仍有其现实意义。孔乙己告诉人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从范进身上可以得知读书应为民的道理,奥楚蔑洛夫的“变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总不乏其化身,给人以警示。
三、结语
总之,比较阅读是在语文教学中被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益处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比较作品的印象,而且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调动思维,主动探知作品蕴含的丰富内容。本人通过对这三篇小说教学后的反思,深切体会到比较阅读之法确实值得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