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 ID: 421792

  

浅析《一块牛排》中汤姆·金的意志力精神

◇ 于炳德

  摘要: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杰克·伦敦最著名的是他的短篇《热爱生命》,然而他的另一短篇《一块牛排》却鲜为人知,其实仔细研读,它同样脍炙人口,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优秀,本文从作者对主人公的坚毅性格的塑造和描写入手,解读这篇竞技小说。
  关键词:一块牛排 杰克·伦敦 坚毅 主人公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非同寻常的人生阅历使其创作素材多种多样,其中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关于狗的小说《荒野的呼唤》、人与自然抗争的短篇《热爱生命》等都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一块牛排》是1909年11月,由美国《周六晚邮报》发表的,虽然不是众人皆知,却是能拨动读者心弦的优秀短篇。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汤姆·金年轻的时侯曾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职业拳击冠军,经历过胜利的辉煌,王者的荣耀,现在已年过四十的他却在赛前忍饥挨饿,带着对一块牛排的渴望步行到了拳击赛场,面对体力正盛的年轻对手,他输了,他哭了。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的描写功力却张弛有度,把小说的主人公塑造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人们不禁为他的悲惨晚景唏嘘扼腕。
  一、《一块牛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的硬汉形象
  (一)主人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坚毅和顽强。作者善于把人物性格放到尖锐的冲突中去,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像刀削斧劈似的,个性极其鲜明突出。饿着肚子却要去参加拳击赛,唯一的目的是“在黑夜里到外面去为老婆和小家伙弄点吃的东西”,望着什么也没吃的老婆和“早就给打发上床了,因为一睡他们就会忘了没吃晚饭”的孩子,他毅然决然地说“我一定要打败他”,“我一定得打败他”。把所有的艰难扛在肩上,让人们初次领略他性格的坚毅。
  第十回合时,对手桑德尔的一拳重击,使他立刻就产生了过去他很熟悉的那种面前一片漆黑,一刹那间,或者不如说,在一刹那的万分之一的时间里,他的生命停止了,在这一瞬之前,他看见桑德尔闪出他的视野,后面背景上的一片注视着的白面孔也不见了:而一瞬之后,他又看见了桑德尔和背景上的那些面孔。他好像睡了一会,才睁开眼睛;不过,不省人事的这一刹那间非常短暂,他没来得及倒下去,观众只看到他摇晃了一下,膝盖一弯,然后又看见他恢复过来。这一组慢镜头的描写,将短暂的镜头放慢,意在极力表现汤姆的惊人耐力与坚毅,与其说是一位职业拳击家多年形成的拳场上本能的应对,不如说是老汤姆的非人的坚毅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示,使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血肉之躯,而更像一个由钢铁和弹簧组成的机件,坚硬似钢。
  第十一回合,他的腿跟铅一样重,看得出在拖来拖去,把赌注押在桑德尔身上的,看此情形很高兴,大声鼓励着。这情形刺激汤姆产生一股劲儿,打出了最后的两个猛击,桑德尔倒在垫子上直哆嗦,而汤姆两腿发抖,勉强支持着,“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接着观众的脸“好像一片大海,在他眼前波澜起伏,裁判数数的声音,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到他耳朵里的。”桑德尔确实是个蒸蒸日上的好手,一个天生的拳击家。这个同样坚韧的对手站了起来,迅速恢复体力,那带着手套的拳头再次重重打击汤姆,汤姆好像给“电火击中一样,感到了一种剧烈的痛苦,同时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场激烈的耐力与毅力的搏斗,如此扣人心弦、震撼人心。虽然这位老人最后还是输给了年轻的对手,但他顽强不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的精神毅力己深深征服了观众和读者,令人钦佩不己,确实是虽败犹荣。这个硬汉的形象也随着情节一点点展开,逐渐丰满起来,印证了那句话“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二)主人公第二个性格特征是丰富的经验即智慧。如此坚毅的品格是他优秀品质的表现,来自内心深处,同时也跟他丰富的比赛经验密切相关。二十多年的实践,无数次的比赛,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是支持他坚持到最后的基础。在比赛间歇中,他瞟着对方,忽然想到一个念头:“如果把他的智慧与桑德尔的青春结合在一起,那就会成为一个世界的重量级锦标选手。”但马上他就想到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他看来,“得到智慧的唯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等到他有了智慧,他的青春也就耗光了。”通过汤姆的心理描写反映了一个竞技赛场规律:年老选手随着身体衰败的失败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他尽量减少运动的距离,“每个回合快要结束时,他就把战斗向自己的那一角引过去。”锣声一响,他立刻坐在那张等着他的凳子上,而桑德尔却只好走完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多走许多路,多消耗许多精力。在每一回合开始的时候,汤姆慢腾腾地站起来,走过去,桑德尔却急于再战,足足跑到全场的四分之二的地方,这完全符合他节省精力的策略。多走几步,少走几步,“这是一件小事,不过把许多小事积累起来就是一件大事。”
  (三)主人公的第三个特征是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宣布比赛结束时,桑德尔弯下腰来,跟他握手。汤姆“一点也不恨这个打昏他的人”,因此“他热诚地跟他握手”,甚至赞叹对方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好手”、“一个天生的拳击家”,表现出淳厚善良的本性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二、作者为什么会塑造出这样的人物
  (一)是社会生活对作家的影响。“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而“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即时代必然决定作家的创作内容。杰克·伦敦生活的时代(1876-1916)恰好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它进行大规模对外侵略的开端。这给美国工人、广大劳动者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人民生活日益贫穷。竞争日渐激烈,新生事物迅速更替,汤姆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社会状态下的产物。
  (二)“人物塑造,不仅仅反映一定生活本质和社会风貌,而且体现作家的感情愿望和风格特点。”郭沫若说“蔡文姬是我。”这说明作家对他塑造的人物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赋予他心爱的角色,而且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由此看来,汤姆与作者个人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外国文学史》中写道:“杰克·伦敦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里,从小就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做过童工、水手,当过流浪汉,也曾去北方淘金。”艰难的生活磨炼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这使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也大多具有和他相似的性格,汤姆就是这样。
  短篇小说《一块牛排》不仅仅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出色的描写等方而引人入胜,还有像它鲜明的对比、精巧的结构、贯穿始终的线索(牛排)都很出色。杰克·伦敦不愧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高手,短短的篇幅,塑造了一个人人喜爱的汤姆·金,对他所代表的群体反映的现象,我们能表达的就是所有的尊敬、折服、惊异和深思。
  三、结语
  杰克·伦敦开启了小说对竞技赛事报道的先河,描写了一个拳击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从曾经的英雄、王者,到年迈时的落魄、凄凉;从年轻时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到年老时步履蹒跚、力不从心;从衣食无忧、生活优裕到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一贫如洗;从前呼后拥、车接车送到门前冷落、形单影只;从得胜时的全场欢呼喝彩到被打败后躲在一隅黯然神伤、掩面而泣,杰克·伦敦细致的描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值得读者对汤姆·金的悲惨命运进行深思,但是主人公坚毅的性格精神是值得我们所赞颂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浅析《一块牛排》中汤姆·金的意志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