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义方言表感叹的程度副词“少”在性质、语义选择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其来源并不是源于形容词“少”的虚化,而是由于长期“多少”连用,当“多少”的语义偏向于“多”而发展出表感叹的“多么”义时,“少”由于受到“多”的词义感染而具有了“多么”义,因而成为一个表感叹的程度副词。
关键词:兴义方言 程度副词 用法 形成机制
引言
上声的“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列出了5个义项,分别是(1)形容词,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动词,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动词,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动词,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副词,暂时;稍微:少候/少待。与普通话相比,兴义方言读上声的“少”除具备以上(1)—(4)项的意义和用法外(第(5)项意义和用法在纯粹的兴义方言里很少见到),还有一类特殊的用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
(1)他今天炒嘞(的)菜少香哦!
(2)他今晚玩得少开心哦!
以上例子中的“少”是兴义方言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副词,在性质、语义选择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本文拟对“少”的这些方面作出分析,并对“少”的来源作出推断。
一、“少”的性质
(一)“少”是高量程度副词
汉语程度副词具有量级的差异,像“很、非常、特别”等是高量程度副词;像“稍微、略微”等属于轻量程度副词。“少”属于高量程度副词,在语义上和“特别、非常”等高量程度副词并不排斥。例如:
(3)今天少热的哦!
(4)他以前少坏的,所以现在才遭这样的报应!
例(3)的“少热”即是“非常热”,例(4)的“少坏”即是“特别坏”。因此从语义上来看,“少”和“非常、特别”等高量程度副词语义上是一致的。
(二)“少”具有表感叹的性质
“少”虽然和“非常、特别”等高量程度副词在语义上是一致的,但在语用表达方面却有些微的不同。“很、非常”等高量程度副词由于“高量”的特点,既可以放在陈述句里,表一般的陈述语气,也可放在感叹句里,表对“高量”的感叹。但“少”只能用在感叹句里,表感叹的意味。如:
(5)今晚街上少热闹哦!
(6)他以前的女朋友少漂亮的哦!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看出,虽然在“(一)”我们认为“少”和“很、非常”等语义一致,但由于“很、非常”等“高量”副词本身不具有感叹的语气,因此“少”和“很、特别”等“高量”程度副词在语用意义上并不一致。从这个意义来看,“少”的句法意义和语用意义更相当于普通话中表感叹的程度副词“多么”,所以在带程度副词“少”的句子后面往往带有表感叹的语气词“哦、哟”等。
二、“少”的语义选择
(一)“少”后一般只能跟简单的谓词性成分AP
(7)我们班主任少好哦。
(8)水少冰的哟,大家都不敢下水(游泳)。
我们认为“少”后之所以一般只能跟简单的谓词性成分AP,与“少”表感叹的语用意义有关。“少”既是一个“高量”的程度副词,又是一个带有感叹意味的程度副词,为了突出被修饰成分,所以被修饰成分越简单就越能突出其“高量”的特点,也就更能突出其感叹的语气。
(二)“少”后的AP成分一般不能被否定
如我们一般不能说“天气少不热/冷哦”、“他人少不好/坏哦”。只有少数几个表心情的词可以被否定。如:
(9)无缘无故被领导批评了一通,他现在少不爽的哦!
(10)昨天你没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少不高兴的哦!
我们认为“少”后的AP成分一般不能被否定,与“少”是一个“高量”且带有感叹意味的特点有关。一般的“高量”程度副词可修饰否定的AP/VP成分,但“少”除了具有“高量”的特点外,还具有感叹意味。在兴义人的语感里,其程度量似乎比一般高量的程度副词还高,因此要求被修饰的成分必须处于两个极端,处于中间量的AP成分往往不被“少”所选择。而某个AP成分的另一个极端不一定是“不AP”,如“冷”的另一个极端不是“不冷”,“热”的另一个极端不是“不热”,所以兴义方言不能说“少不冷”、“少不热”。而在兴义方言里,“爽”和“高兴”的另一个极端恰好可以通过否定形式来表示,因此“少”可以修饰它们的否定形式。“少”除了可修饰“不爽”、“不高兴”外,还可修饰“不幸”,如“他小时的遭遇少不幸的哦”,但却不能修饰“不幸福”,因为在人们的语感里,“幸福”的另一个极端是“不幸”,而不是“不幸福”,如“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三)“少”的主语一般是有定的
(11)张大爷少热情的哟。
(12)客人少多的哦。
虽然“少”作为程度副词,不直接和主语产生关系,但“少”表感叹的特点会间接影响主语的所指对象。有些主语看起来是无定的,但由于“少”本身带有感叹的语气,这一特点赋予了主语有定的色彩。如:例(12)的“客人”看起来是无定的,但由于说话者要表达强烈的情感,所以处于该会话环境的听话者往往能通过对方强烈的感叹语气而明白所指的客人,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些客人,但却明白说话者所指的是“某某家的客人”或“某某饭店的客人”等。“少”的这一语义选择也说明,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发表感叹时,所针对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们不太认可那种虚无的、泛泛的感叹。
三、关于“少”的来源推断
关于表感叹的程度副词“少”的来源及形成,我们将从历时的层面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并证明兴义方言表感叹的程度副词“少”不是由形容词“少”虚化而来,而是与复合词“多少”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