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8期 ID: 421317

  

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及其影响

◇ 孙永兰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冲击着传统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和一般语言之间存在某些共性,但网络语言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偏离,因此它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对于这样的网络语言,既要给予支持又要加以规范。
  关键词:现代汉语 网络语言 个性特点 影响
  引言
  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不仅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蓬勃发展,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使用并日渐普遍。网络语言是一种求新求异、不断推陈出新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一般语言。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常见形式是在一般语言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和一般语言会有相似性,当然它也有独特的魅力。
  一、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
  (一)随处可见的数字谐音现象
  数字谐音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其中有经典的、一直被沿用的,如:1314表示一生一世,著名歌手沙宝亮有一首歌就叫《1314》,也是利用了谐音,表达的是一生一世,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如果2013年1月4日我们都还在,那就结婚吧”,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侣已经这样做了,可见“1314”已经深入人心。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临时的组合,因为基本数字毕竟只有十个,很多人会随意根据自己的口音任意排列组合,这就可能造成音不准,不利于交流,这就属于负偏离现象。
  (二)数字与字母的组合方式
  数字和字母的混合构词方式是网络语言中独有的形式,而且是利用谐音形成的。如“啤酒”在网语中会用“P9”来表示;再如英语单词“thanks”,由数字3和英语字母ks的组合“3ks”表示;还有“3Q”代替“thank you”。这些组合形式简单,有很大的随意性,只凭相似的读音就可以代替原词,可能会造成歧义或语意不明,因此其中很多组合是不规范的,只适用于网络。
  (三)形象直观的网络符号
  网络上有很多模拟人的面部表情的各种符号,它们没有语音,只有意义,是对一般语言的完全偏离,如:“:(”:嘴角向下,看上去是一副伤心的表情;“^_^”:眉毛弯弯,看上去就是一张笑脸。这些通过模拟形成的网络语言,都需要调动人们的视觉与想象,都以形象直观为特点,可以弥补文字表意的不足。符号的组合形式和数字的组合形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可以随意变化、任意表达。这些词虽然偏离了一般语言,却流行于网络,而且适用于国际交流。对于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只能通过手势、表情来交流,所以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符号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国际性。
  (四)网语中的特殊语体
  网络语言的影响力非常大,其中很多特殊的语体具有极强的可模仿性。在一般语言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我们一般都不会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如2011年出现的“咆哮体”,以使用大量感叹号为显著特征,它没有固定内容或格式,常以“伤不起”、“有木有”结尾,很多网友还会给感叹号排序,从而引起强烈的视觉感受。从“咆哮”二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在表达激动、愤怒心情的文体。咆哮体一般出现在网络聊天或帖吧中,不会出现在一般语言中。这些语体都是片段式的,不在乎是否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类似语文中的填空造句,只追求时尚幽默的效果,互动性强,流行得迅速,消失得也快,很多形式在你还不熟悉时就已经过时了,生命力不强。当然网络中也有生命力很强的语体,比如淘宝体,其中称呼语是最大的亮点。由此,“亲”这个字红遍了大街小巷,其复数形式是“亲们”,常与语气词“哦”连用,构成“亲,……哦”句式。这个句式已经走出网络,迈入了现实社会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现代汉语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的创新、补充和发展,它既保留了一般语言的某些形式,又有自己的独创形式。它虽然和一般语言有相似之处,但其中很多相似点在一般语言中只是偶尔出现,仅作为一种修辞方式,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时运用。但在网络中,这些新词新语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趋势,使用频率非常高,适用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它才能被人们如此关注,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新的言说方式产生后,总会对传统的语言产生影响,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也一样,它来势汹汹,对一般语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丰富了一般语言
  网络中产生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极其丰富,有些已经闯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一般语言,有了名正言顺的地位,如“给力”,不仅成为口头交际语,在正式的场合、书面语也用。人民日报就有《江苏“给力”,文化强省》(2010年11月10日,第一版)这样的标题,湖南卫视曾开播过一档叫《给力星期天》的娱乐节目。“给力”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不管来源于哪里,总之它在网络中走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已成为一般词汇的一员。还有上文中提到的“诈弹”,它常出现在各种新闻标题中,如2012年9月4日《中国青年报》有一则新闻标题是《“诈弹”频出,谁扰乱了公共安全》,2012年11月29日《京华时报》有一则新闻标题是《一月四州遭诈弹》。总之,只要是表达“谎称某地有炸弹”之意,一般都直接用“诈弹”表达。旧词赋新义同样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义,如数词“二”,在网络中失去数词的性质,变成了形容词,表示“可爱的傻、愣”,著名歌手那英性格大大咧咧,生活中很“二”,在2012年最火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她带的班就叫“小二班”;还有时下流行的“萌”,本是“萌发”之意,网络中“萌”变成了形容词,表示可爱,2012出现了“卖萌”,表示装可爱,形象贴切,深入人心。网络为谐音词汇提供了很好的可视平台,因此网络中谐音词极多,受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巧妙地利用谐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醉美泸州,筑梦酒城”和“醉辣重庆老八锅”,在这里他们故意用错别字“醉”代替“最”,从而取得了积极的、新颖的表达效果。
  对于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不常见的成语,我们往往会望文生义,有些甚至根本不知其意,而网络中的新词新义因为形象易懂,因为各种传播媒介联系密切,因此慢慢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更有利于交流,能提高表达效果。如果离开这些词语,很多话我们不知如何表达,或表达程度不够,而这些转义的网语恰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