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8期 ID: 421281

  

建构主义视角下对泛读快速阅读板块教学的探讨

◇ 汪爱荣

  摘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于多数科目的教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在语言科目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高校泛读中快速阅读板块的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介入和了解,从而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对高校泛读中快速阅读板块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 泛读快速阅读 语言能力
  引言
  随着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课程创新模式的逐步开展,对于语言科目的学习来讲注入了许多新的方式方法。在高校语言科目的学习中,泛读环节的快速阅读板块成为了主要的训练板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的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及借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推动下,主要是强调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一种主动的精神,在知识的探索上达到主动探索的表现,同时在新知识的接触中主动去发现,并且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构建。建构主义对于高校语言泛读中的快速阅读板块无疑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学习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认同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的,主要研究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的理论在宏观上体现出了一种唯物辩证法的特点。在具体的研究中,他主张通过和自身以外的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逐渐建构起一种由自身出发的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自身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对于学生具体的学习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学生对语言的接受和自我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主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一门语言的学习能够做到主动接受、理解和消化。对于高校语言阅读课程的学习来说,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主张学生对语言形成自己的主动性,从主动接收到进一步的主动消化、归纳等等,鼓励学生对自身掌握到的外语知识进行主动归纳,全程发挥主动性,从而提升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习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建构和促进作用的。
  二、高校泛读语言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收集能力
  在高校语言泛读课程的设置环境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总体上对高校语言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泛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的基本模式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到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这就使得学生首先在语言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提升。对于泛读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大量的阅读素材,学生能够在整体上进行通读和浏览,这对于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讲,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涉猎第二语言的范围、深度和广度。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
  高校语言泛读课程的设置的极其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对于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国学生来讲,学习一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对该语言的领悟能力,枯燥的单词记忆往往只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单个单词的记忆效果,而学生在遇到整篇阅读中涉及到该单词的意义时,则往往出现不能对号入座、意义偏差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无疑都成为了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一部分学生形成了惯性负担,在进行整篇的语言文章阅读时发生阅读障碍、阅读恐惧等等诸多问题。高校语言泛读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接触到具体的、符合语境的地道外语篇目,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整体的领悟能力,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对单一单词死记硬背的生硬方法,而能够更生动地、更具实践性地将单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记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整体领悟能力。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泛读快速阅读板块的具体实践
  高校泛读中的快速阅读板块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桎梏和难点,由于快速阅读从时间上来讲十分有限,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对较多内容的阅读,使得很多学生力不能逮,导致通篇意思都不能明了或者一知半解,从原由上来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调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深入来讲,就是在建构知识体系初期不够牢固,被动吸收和接纳,从而导致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和主张下,我们对于高校泛读中的快速阅读板块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具体实践,力求使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最终达到主动应用的良好效果。
  (一)构建良好的语言阅读环境
  学习一门语言,从其多种支撑因素来讲,语言环境的合理构建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也是影响巨大的,由此对于语言环境的合理构建成为了我们推进快速阅读板块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环境的构建方面,应当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合理的介入。例如,当下高校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来源,有来自于运动的,来自于时事政治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兴趣点在电影、文学等艺术方面。由此,我们在构建快速阅读环境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一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介入。
  (二)语言教学方式改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接纳、吸收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如果没有互动性,则失去了对其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的兴趣与愿望,这对于高校学生泛读的快速阅读来说是致命的。倘若没有对快速阅读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拿到篇目的第一反应是排斥而不是主动接受,这对于广大学生来讲,就形成了一种接触障碍,使其在起初就产生排斥的情绪从而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阻碍阅读和学习效果。由此,应当鼓励教学方式的改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培养一种互动的学习模式。
  (三)语言课堂模式创新
  传统的快速阅读往往是由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篇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话题和内容大多是老师主观意识赋予的而非自身想要涉猎的。在这个层面上,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挖掘希望涉及的话题和内容。在具体的课堂模式上,可以进行互换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用单一的扮演教授者的角色,而可以转换为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推荐阅读篇目,甚至进行课程的尝试性讲解,使学生成为一个“模拟老师”,选取自己觉得合理的内容推荐给其他同学,必要时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进行现场“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同龄人的交流联系较为紧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互相间推荐篇目,提升阅读效果。
  (四)分层教学
  在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下,培养学生主动性成为了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实验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补充性的辅导或篇目的选取,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如果课堂中练习到的篇目超出了实际的语言水平,则可以适当推荐更多合适的补充材料或阅读篇目作为课后的阅读补充,帮助这一类学生群体逐步提高阅读质量与阅读速度;对基础本身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增加阅读篇目的深度进一步提高其快速阅读的能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作为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部分高校目前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实验性的分为快班、慢班或A班B班等等丰富的学习班形式,对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学生进行归类教学,对程度较好的学生以拔高为主要目的,对基础一般甚至薄弱的学生则主张较为传统的教学和更为耐心的引导,这样的教学实践往往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学生对快速阅读学习板块的需求。
  结语
  高校泛读中的快速阅读板块已经成为了高校泛读的普及板块,在对快速阅读板块的建设和培养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建构主义对于语言学习的独特贡献和巨大的推动意义,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主动涉猎、主动归纳、主动吸收和主动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的良好学习方式,从而促进高校泛读中快速阅读版块的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金柱.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J].教法研究,2007(02).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4).

建构主义视角下对泛读快速阅读板块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