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8期 ID: 42127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

◇ 杨天志

  摘要: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术谱系、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是该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是立足点,也是方向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引言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作为“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领域)的“建议模块”(课程)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其后不久,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指南》再次明确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列为其中的课程建设项目。由此《设计》正式作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序列的一门独立课程首次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来看,《设计》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序列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属于“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这一特定的学习领域。设计既是艺术的,也是技术的。教学设计既是社会科学,也是教育艺术,但显然都离不开技术学的表达。设计既包括物化的产品,也可界定实现物化的过程,也离不开物化的前提思考。它是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创新的精华集成,主要涵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小学语文各教学模块、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训练等内容。从流程上包括设计的理念和目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设计的呈现与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是呈现的结果,也是行为的方式。
  依据学术谱系和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育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传统的积淀和升华,也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应用和转化;《设计》既是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和学术提纯,也是语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二者互相吸纳—包容—整合的结果。周庆元先生曾将其表述为“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应当归入科学范畴。
  在科学分类中,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在其论文《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提了出来,教育学从此才有了自己鲜明的界碑;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首次完成了系统的教授学;法国教育家卢梭首次用文学作品反映教育问题,他的《爱弥儿》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讲授。在卢梭的思想体系和裴斯泰洛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由此可见,19世纪初,教育学才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中国语文教育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并且“当时,为了培养师范生当语文教师,在教授教育学时附带传授语文教授法”(韦志成《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详见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立之初,在教育学门类中就设有教材教法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授予学位。因涉及文理各科,就分散在各个学科实行评议,但又因其特殊性,实在难以评议,因此教材教法研究的学科评议就形同虚设。直到1983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由顾明远先生提议才把教材教法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放到教育学评议组,并把名称改为学科教学论。这个提议得到刘佛年的支持和学位委员会的批准,随后在专业目录调整时教材教法正式更名为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又析分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两门课程,以上事实表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设计”,客观反映了其流变进程,同时也大致理清了学理归宗。因此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上源有两个,一个是本土的语文学科教学论,一个是“中用”的现代教育学。
  《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等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能够体现小学教育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综上所述,从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个跨门类、多学科的、边缘交叉的多维立体课程。从课程类别上看,它是理实一体的综合课程。从专业设置上来说则是核心和集束课程。从课程实效上来说是关键和显用课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特定价值
  《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显用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富于时代特色、具有特定内涵和完整构架的小学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包括了课程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诸多理论内容,也特别关注理论的实践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其特定目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应知层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策略、常识和流变;②应会层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常规和方法,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并能自省、评价;③愿持层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对小学语文教学高度认同,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真挚的感情。总而言之,该课程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方法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兴趣。
  《设计》是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保证与客观要求。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认识和把握、对语文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对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最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才能得以整合实现,并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是最能直观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根据当前初等教育阶段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中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生,都应当通过《设计》的学习,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胜任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小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特色,培养出具有突出特长的、为基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小学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