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2期 ID: 376700

[ 陈波 文选 ]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拿来主义”

◇ 陈波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此语虽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却可以从中发现关于作文教学与写作可供借鉴的东西。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不管高考制度怎么改,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同样,在语文分数上占四成的作文,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因而在高中学生中有“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然而,很多高中生一谈起语文,就显出迷茫之态,觉得语文漫无边际,如空中楼阁难以把握,尤其对于作文,更是畏之如虎。可以说,这种心态不是只在个别学生身上存在,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不想写,怕写,教师即使使尽浑身解数,学生也难以提起兴趣。所以,作文教学似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心病。
  以上种种现状,我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也在思考如何从这片“沙漠”中走出一条合适的路来。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我们何尝不实行“拿来主义”,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简单地说,所谓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就是教会学生模仿。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写作与总结中逐渐形成的。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模仿一些范文,以达到规范写作从而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恰当合理地选择范文
  
  在范文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章,范文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从内容上说,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在模仿的初期,选择一些内容充实、结构较简单的文章作为范文,文章线索要清晰明了,尤其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范文的模写,能够使之在写作上改掉诸多的毛病。如,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结构七零八落,没有一个统一的线索,如同一盘散沙。反复模写,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当然,高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的基本常识,在这个环节上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此外,从选择的范围上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年龄层次相仿的学生的文章作为范文,比如高中生优秀作文选、高考中的高分作文等,因为这些文章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与模仿者相当,更有利于模仿者理解和接受。当大多数学生对写作都有一个基本的能力之后,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结构较复杂的文章并且拓展范文选择的范围。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文章,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模仿写作的实际效果。
  
  二、进行行之有效地模仿
  
  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只上过两年小学,最后却成了卓越的语言大师,这与他少年时代巧妙的学习写作方法是分不开的。少年的富兰克林曾和一个书店的小伙计交上朋友,也因此读了很多书,但是写作能力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后来,他改变了做法,把读到的好文章当作范文,做出详细的摘要。过几天,他又根据摘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重新写出来,再与范文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与弱点。经过反复训练,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从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较快提高写作能力,合理的模仿是一条又快又好的捷径。在模仿的最初阶段,要进行点对点式的“形”的模仿,即“拿来”原文的语言技巧、句式特点、结构安排等等形式上的东西为己所用。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养成摘抄优美语句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在实际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材可用。当然,即使是模仿的点对点式的初级阶段,也不可原搬照抄,在保留原文主体框架的情况下结合所写文章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能走入为“仿”而“仿”的歧路。在模仿的中后阶段,要进行综合式的“神”的模仿,即“拿来”原文的材料运用、线索把握、主题表达等等实质上的东西为己所用。同时,在这个阶段,还要教会学生把模仿与观察生活联系起来。此时,模仿的对象不仅仅是有限的范文,而要扩展到无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会在反复的模仿中产生厌倦情绪,也才能使模仿写作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更快提高。
  
  三、模仿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模仿写作最忌讳的就是过度强调“仿”,以至于照搬照抄,这就不是在模仿写作,而是为人所不齿的抄袭。在模仿写作时,对所模仿的文章,一定要创造性地使用,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进行有效的加工创新,写出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做一个善于“拿”的人。从模仿中进去,更要从模仿中走出来。
  第二,茅盾曾指出:“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都是最难走的一步。在整个模仿写作的阶段,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更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创新,不可能寄望于考场的灵机一动,而要通过平时刻苦而恰当的训练,能力往往就是在这种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在这里,朱熹不仅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模仿写作须“久”才能“纯熟”的道理。
  总而言之,就实际情况来说,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很难在短时期内练好此“内功”,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因而,众多高中生都在苦苦寻找一条“捷径”。在作文写作与教学中实行“拿来主义”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同时,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而言,这也是一条必走之路。当然,模仿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创新之路上来,否则,作文教学将会走入我们自己设下的“死胡同”。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田素义《 论文学语言创作中的模仿与创新》,《菏泽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作者单位:韶关曲江一中)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