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借书满架”中“借”字的理解,历来有争议,现在比较流行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借”通“积”,“积存”的意思。其理由是到归有光的时候,虽然他家道没落,但因其家曾是官宦之家,家中一定有不少的藏书,不至于没落到向别人借书的地步,而作“积”则更符合归有光的家世。
笔者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曾反复给学生这样讲,今年再讲这篇文章时却对“借”字有了新的见解。
见解一:“借”就是“借”,不通作“积”。
(一)从语意上来讲,“借”的意义是可以讲通的。一些人之所以把“借”当作“积”来理解,仅仅是只考虑了归有光的家世问题,而忽视了“借”字的多个义项和错误地理解了“借书”的语法结构。“借”除了现在常用义“借出、借进”的意思外,还有“凭借、利用”的意思,“借书”在这里不是动宾结构,而是偏正结构,是“可凭借利用的书”的意思,因而结合语境,“借书满架”应可理解为“可供归有光阅读凭借参考的书排满了整个书架”。
(二)“借”通作“积”,不符语境色彩。“积”往往给人“堆积”之感,“积书”即“堆积的书”,如果这样理解,似乎就是归有光积书而不读书,这与归有光的读书情境不符,也和他先大母的期望相谬。
见解二:“借”不通作“积”,而应是“备”的繁写“備”的讹误。
(一)从字形上来看“借”与“備”更相近。由于古代文章的流传,不是靠我们现在的纸张印刷,而是人手抄写,或虽有印刷,但印刷质量比较差,再加上“借”和“備”在字形上极为相似,在流传过程中误写是很有可能的事。
(二)从意义上来讲“借”通“备(備)”更符合语境。《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备(備)”的第一义项“完备,齐全”,并在后面的〖辨〗中解释说“‘备’着重在数量,有‘应有尽有’的意思”。因而“借书满架”就可理解为归有光家中藏书很多,摆满了整个书架。这样理解既符合归有光的读书情境,又符合归有光的家世特征。
(作者单位:丰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