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对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的语言,肯定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对孔乙己的那双手却容易忽略。其实,鲁迅先生对孔乙己与众不同的手的描写是独具匠心的,字字句句渗透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一、一双懒散的手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
一般说来,那些四体不勤、养尊处优的娇小姐、阔太太,提笼架鸟、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常常留着长长的指甲,甚至还要涂上一层指甲油以示斯文和尊贵。孔乙己是读书人出身,自以为比那些卖苦力的短衣帮高出一筹,尽管贫困潦倒,又不会营生,但是始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想靠辛勤的劳动来养活自己。那长长的指甲是孔乙己爱慕虚荣、好逸恶劳的外在标志。
二、一双卖弄的手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孔乙己读过多年的书,虽然没有进学,但肚子里还是有一些“墨水”的,为了让别人高看一眼,他总是寻找着展示自己才能的一切机会。孔乙己到咸亨酒店问小伙计读过书没有,意在显示自己是读过书的。他考问小伙计,一相情愿地要教小伙计写字,无非是想表明自己的学问高深。当伙计回答了“茴”字的写法时,孔乙己不由得很高兴,丝毫没有觉察到小伙计鄙夷的神情和不耐烦的语气。他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在身边无笔墨的情况下,孔乙己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用那长长的指甲蘸酒欲在柜台上写字,一副自鸣得意的神情,可是满腔的热情却换来小伙计的一盆冷水,令人可笑可悲。
三、一双穷酸的手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孔乙己本来手头就不宽裕,下酒菜也只是一盘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可他硬是打肿脸充胖子,竟给围观的孩子们发茴香豆,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吃了一颗并不解馋,还想要第二颗时,孔乙己连忙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个“罩”字,写出了他的慌张与窘迫。为了保留几颗豆,他顾不了读书人的架子,再配上“多乎哉?不多也”个性化的语言,他身上的那股穷酸迂腐之气扑面而来。
四、一双凄惨的手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文不像个秀才,武不像个兵,重活干不动,轻活又干不好,为了营生,偶尔也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可同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并没有丝毫的同情心,竟狠心将孔乙己打折了腿,把孔乙己逼上了绝路。嗜酒如命的孔乙己要上酒店买酒,也顾不了自己的脸面,只好以手代步,他哪里是在走啊,分明是在艰难爬行,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而在他身后,却是一串讥笑的声音!
小说对孔乙己的手虽然着墨不多,却包含了作者两种思想感情:一是对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深切同情,二是对自命清高、游手好闲、不劳而获行为的无情批判。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心中产生阵阵酸楚,不禁要洒一掬同情之泪;同时,也在催人深思:到底是谁造成了孔乙己们的悲剧——不正是吃人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这双无形的黑手把孔乙己们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吗?
(作者单位:射阳县新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