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2期 ID: 376629

  

这节课,你让学生说了吗

◇ 卞玮

  说话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说话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生是说话能力的发展时期,我们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存“文”而废“语”、重写而轻说,教师对写的数量、方式与读的关系等,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安排有序,而且有案可稽。至于听说的训练则未能与读写训练同样重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致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差,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某大学生在应聘时,由于不能自如地回答考官的问题而被拒之门外;我们喜欢的某明星,面对记者的话筒不知所云而大煞风景。这些充分说明,他们的语言缺陷不能不说是学生时代训练不足所造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虽然我们不能用这一点来衡量你一节课的好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人在表演,是你这节课最大的败笔。所以我在这里想问一问所有的同行:这节课,你让学生说了吗?
  到底该如何安排学生说话呢?根据学生心理生理、认知水平及语文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实施说话训练。
  
  一、说出阶段——激
  
  说出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其核心是扫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树立敢说话的意识。当然,要想让学生说起来,而且说的又不是废话,我们就应做到“激”。所谓激,就是激励、鼓励。尽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表现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说话的主体。在这个时期我们不必对内容上作太多的要求,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起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并逐步提高。如第一步,创设一个良好的口语氛围,让学生读典型的文章或读自己预先写好的演讲稿,照本宣科,但必须声音洪亮,表达清楚。这是培养学生敢于讲话的胆量,激发兴趣;第二步,学生可以准备好稿子,但上台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手势姿态相结合,力争有感染力;第三步,即席讲演,给一个话题,能在瞬间想到要大概说些什么,然后大胆地说出来,做到不停顿。这一阶段,学生肯定会闹出许多的笑话,对于缺点我们要婉转地提出,对于优点我们要大力地表扬。
  
  二、说顺阶段——巧
  
  说顺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的第二个阶段,其核心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并适当训练声音运用的技巧,尽量使话语保持准确通畅。如果第一阶段训练到位的话,我们就可以在说话的内容、表达的方法、声音的运用上做出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以“巧”取胜,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安排各种说的训练,如连词说话、看图说话、介绍新闻、影视评论、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最适合学生,效果也最为明显,演讲的题材可以让学生自定,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天文地理无所不含:可以是有教育意义的奇闻逸事,也可以是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可以讲事关国家的前途大事,也可讲极为平常的生活琐事;可以讲彪炳千秋的伟人志士,也可讲世俗生活里的凡夫俗子……总之叙事要求情感投入,情境合一;议论要求旗帜鲜明,一语中的;说明要求条理清楚、准确科学;抒情自然真挚,具有感染力。这种巧,除了教师的讲,还需学生在训练中慢慢地摸索。
  
  三、说美阶段——精
  
  说美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在声音、语言、情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实践,最终使说话者表情自然、体态大方、声音动听、语句优美,这也是说话能力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精”上下工夫。这里的“精”指精练,也指精彩。俗话说:“会说的让人笑,不会说的让人跳。”或许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一件事,在他说来是多么的刺耳,在她说来是多么的动听,其原因,就是她比他会说。要做到“精”,在语言上,要求立意新颖深刻,文采飞扬;在声音上,能灵活自如地发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较好地调动和感染听众的情绪;在情态上,举止得体,表情自然而富有变化,能用随机应变的表情、体态、手势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只要我们严格地要求,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够有精彩的表现。
  说话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如我上面讲的三个阶段,它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百灵鸟”,要想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和谐,请时刻记住:这节课,让你的学生开口说话!
  
  (作者单位:灌云县苏光中学)

这节课,你让学生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