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2期 ID: 376631

  

《金色花》译文质疑

◇ 仉瑞荣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文学家泰戈尔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翻译者是郑振铎。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但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金色花》译文存在着两处错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斗胆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翻译作品应该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力求文辞优美,同时还要做到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基本规律。尤其是选入语文教科书中的范文,更应该符合以上的要求。而在《金色花》的译文中却有两处内容违背了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
  首先,在译文中有这样一句:“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我认为这句话存在语法错误,在语义上重复。“暗暗”的意思是“在暗中或私下里,不显露出来”;“匿”的意思是“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释义为“偷偷地笑”。很明显,“暗暗”与“匿”语义重复,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
  其次,译文的最后两段前后不合逻辑,同样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最后两段是这样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此处是写妈妈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因此嗔怪孩子:“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问在先,孩子答在后:“我不告诉你,妈妈。”“我”撒起娇来,为自己能给妈妈做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体现了“我”的调皮、可爱,对母爱的回报不图夸奖。这本来是“我”回答妈妈的话,而译文中却是“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里的“你”是指妈妈,如此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妈妈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从此句来看,则是“我”问在先,而妈妈回答在后,明显与前文的意思矛盾。我认为此处译成“这就是我同你那时所要说的话了”更恰当一些。
  以上看法是我在教学中的个人之见,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平度市长乐中学)

《金色花》译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