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839

[ 张际元 文选 ]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 张际元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文言语句翻译的数量和赋分情况见下表:
  
  透视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视。而学生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普遍感到困难,得分较低。如何打破文言语句翻译的瓶颈,取得高分呢?笔者以为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应记好这六字诀,即审、联、析、对、通、誊。
  一、审“审”就是认真审读译句,审出命题人在其中设置的几个文言关键“点”。答题人要明白,命题人独独要求翻译此句,或考其中的某个实词、虚词,或考其中的一个句式等说明这句有名堂。几个“点”清楚了,即抓住了命题意图和翻译时的特别留心处。由于现在一般是试卷和答题卷分离,必要时可对“审”出的“点”用笔在试卷上圈画作出标识,提醒自己翻译时一定要把这些“点”明确地译出来,因为评分是按点给分,这些“点”有可能就是得分点。
  二、联“联”包含联系语境和联想旧知两层意思。联系语境,即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联系译句所在的语境,学会瞻前顾后,弄清译句与上下文的关系,切忌就句译句,孤立翻译。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随文疏解。如果对这个译句一时不懂,可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包抄”出来,继而估摸出这个译句的大意。联想旧知,就是对“审”出的文言关键“点”,结合自己以前所学,进行相关意义和用法的联想。做题时一般先要联系语境,理解文言语句的大意,然后再联想旧知并结合审出的“点”,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审出的文言关键“点”的意义和用法。
  三、析“析”就是对依靠“联”难以翻译的个别文言词,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对文言语句的语法结构分析,进而推断出它们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词类活用词,用此法很奏效。
  四、对“对”即在前面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准确“对译(直译)”自己“审”出的文言“点”,特别要把一些关键实词的意义(如词语的使动义、被动义和意动义)、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的特点明显地体现出来。为此,我们翻译时一般应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点点”醒目,并充分反映出原文在用词造句和语气、风格上的特点。
  五、通“通”就是对照审出的“点”把自己译好的句子认真仔细地通读一遍,检查一下译句是否有漏译现象,是否文从字顺,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病句等。这一环节在文言语句翻译时非常重要,而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忽视,认为句子翻译完就万事大吉了,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
  六、誊“誊”即誊写译句。前面五步程序主要是在草稿纸上来完成,在对文言译句检查无误后,将翻译好的句子誊写在试卷的答题纸上,在誊写时一定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即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字,不写错别字。对于这一环节,考生平时不太注意,有的考生直接在答题纸上翻译,译完后发现有错误再作修改,这样就使得卷面不整洁,有时甚至污损答题纸而影响自己的得分。
  在平时的文言翻译教学中,老师只要指导学生记好这六字诀,并严格按照这六字诀进行规范化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和优良的做题品质,这样学生在高考时就一定会翻译得很好,就会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学生也许就因这道翻译题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