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匮乏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解决学生的写作源。不过,对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而言,生活就像一堆散沙,要想从散漫的生活中获得生动合适的写作素材决非易事,就像从沙中得到黄金一样,必须对生活素材下一番淘洗的功夫。
一、沙中寻金
1 . 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在生活中收集许许多多生活的沙子,随时随地把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将阅读的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将一刹那灵感的火花记录下来,将让你感动的、愤怒的、快乐的、幸福的、茫然的、疑惑的经历和体验记录下来。
2. 要做一个有情的人。有情,才能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寄情于人,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事,寄情于理,让人的情感世界丰富饱满起来,让世间万物都打上你独特的个性化的标记。
3. 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往往童心未泯,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有探索的欲望,有了探索的欲望,才会有意识地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另外,有趣的人用有趣的眼光来看生活,常常也会让别人感到有趣,领悟到生活的多彩与快乐。例如左思诗中的娇女,丰子恺笔下的阿宝,还有汪曾祺文章中的金岳霖先生——谁个读来,不会心中一笑呢?
二、沙中淘金
记下的生活片断很多,但还不能搬用,这些材料都是对生活的最直接的描述,原始而粗糙,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
1. 要归纳梳理素材。将你记录下来的素材归纳梳理最好的方法是集中一个阶段,设立一个主题,逐渐形成一个系列,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形成素材库,一旦需要,就可以从素材库中提取最新鲜、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2. 要整合创新素材。梳理好了素材,还要勤于思考,对平时见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评论改造,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处理材料,做好旁批。比如,横向思维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素材的广度;逆向思维可以让素材立意出新,别具一格。有的素材便于抒情,有的素材长于议论,有的可以这样表达,有的可以那样叙述,要分别进行处理。
三、沙中炼金
收集好了材料,整合创新了材料,也还不能算是大功告成,这时材料仍然是死的。只有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写作情境中,散乱的生活现象才能变成金子,成为作文的亮点。
1.准确恰当地引述素材。围绕中心,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取舍,用自己的话叙述材料。有的需将材料细细展开,有的则需浓缩成一句话,有的需要摘取其中的枝叶,有的则需要开花结果。根据表达的要求,准确恰当地引述。
2.拔高素材,深化素材。拔高素材,求同存异,让素材从不同的角度,适用于不同的文题。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找所包含的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关注现象的不同点,用在文章中对比鲜明。深化素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文化的延续、生活底蕴的挖掘、人生意义的探索等角度去思考材料。在纷纭的社会中发现能促人共鸣的深刻主题,在平凡的材料中开掘不易察觉的闪光点,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提炼人生的哲理,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至此,经过对生活这堆散沙的千淘万漉,我们终于可以收获闪闪发光的金子了!
(作者单位:丰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