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7期 ID: 360525

[ 刘建华 文选 ]   

《〈呐喊〉自序》指瑕

◇ 刘建华

   人教社高语第一册(2007年3月第2版)第13课《〈呐喊〉自序》第4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句中“喝采”一词应写成“喝彩”,此处的“采”字属于不规范写法。编者在编选课文时,如遵循鲁迅先生的原文,那么在下面应作注释:“喝采”是作者原著中的写法,现在的规范写法是“喝彩”。相反,文中对“钞”字作了注释:“钞”即“抄”。如果对“喝采”不作注释,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喝采”是正确的写法,这样就会误导学生。
   另外,在排版上也有失误。原文第18段中“说”的内容的排版就不规范。原文的排版见下面所引的内容。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上面的文字在排版时,应把“假如”等文字依次向后移两个字的位置,此行末的文字应前移两个字的位置,依次类推,这样才是规范的版面。不然,学生就认为“说”的内容是单独的一段了。规范排法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就能够找到三处:
   ①第一部分第二段末尾的“中间说”的内容;
   ②第四部分第四段所引“正面”和“背面”的文字;
   ③第四部分中所写的两处诗句。
   顺便指出,《胡同文化》第11段中的对话内容的排版也有误,每行前面的文字的位置是正确的,后面的文字的位置未向前移。另外,在原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中的第6课《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上述例①和例②在排版时只是把前面的文字向后移了两个字的位置,后面的文字也是未向前移。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蓝本。教科书的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然,会误导学生。敬请编者修正,以给大家一个规范的排版格式。
  (作者单位:营山县小桥中学)

《〈呐喊〉自序》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