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一种文体,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它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用途较为广泛。比如介绍商品、撰写广告、传授知识、填写个人简历等等,都离不开它,其实用性特别强。可见,写好说明文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不浓,觉得它的“文学味”不足,没什么学头,缺乏学习的内驱力;二是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知识面狭窄,对事物作理性的说明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自己不愿写,也就写不好。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开说明文写作的“死结”呢?
1. 把握事物特征为作文张本。不少同学对写说明文感到犯难,并不是不知道怎样安排顺序,也不是不会使用说明方法,就是说不清事物的特征、特点,尤其是相近、相类的事物更不容易区别开来。要准确抓住特征来说清事物,就得对说明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从而对观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比较、鉴别、判断,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现象入手分析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特征,把事物说得准确、清楚。如《巍巍中山陵》一文,为了体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和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作者紧紧抓住“巍巍”一词,从多个角度对中山陵进行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说明文的写作才能纲举目张、中心突出、条理分明。
2. 适当运用描写为作文增辉。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但有时为了把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得准确、具体、生动、易懂,在说明文中还常常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为了说明从云的形状可以看出天气的变化,一开始用铺陈的方法,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云的“姿态万千”,再用“有时……有时又……刚才还是……一霎间却又是……”来表现云的变化无常。全段以描写为主,使人对云与天气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叶圣陶曾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要带一点风趣,就离不开描写。
3. 巧用多种修辞为语言添色。说明文的写作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来使说明对象形象化、人格化,通俗易懂。如《中国石拱桥》“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句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形式优美这一特征。《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一句,用拟人来说明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讯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在说明文中还可以运用恰当的对比,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的印象。例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把大、中、小三种恒星相比较,显示出三者体积、密度、温度和光色的差别,有助于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动着的物质”这一本质问题。但我们也要注意说明文的修辞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服务的,这与其他各类文章中修辞运用是有本质区别的。
4. 力求形式新颖为作文亮装。写作说明文还可以通过别致、新颖的形式来进行生动的说明。我们可以把说明的对象假设成文章的主人公,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故事,采用拟人手法,设置悬念和适当描写,使科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去,让读者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故事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如科学小品文《琥珀》以讲故事的形式说明了琥珀的成因。我们也可以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如《一只蚊子的自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我”的口吻将蚊子的特点、害处及防治表述出来,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当然,说明形式还有诗歌、广告语、解说词等等。在说明文的形式上学会创新,会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在学习中还会碰到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学而有趣,学而得法,并通过强化训练,我们一定会解开说明文写作的“死结”。
快乐演练
文题一:以“________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1)条理清晰。(2)写清制作方法和步骤。
[写作导引]这是个程序性说明文的题目,制作的过程应该是写作时重点说明的。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熟悉的和喜爱的内容作为说明的对象,如饺子、桂花月饼、风筝、万花筒等。说明时,要先说明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分步骤,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说明。制作的过程分哪几个步骤,先后顺序是什么,每一步具体操作的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应该一一介绍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文题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绝”,请以家乡的某一物产或特产、风味小吃为写作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写作导引]以家乡物产或特产、风味小吃为写作对象的说明文很多,如何体现家乡独特的“一绝”,是这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动笔前,我们要悉心观察事物,挖掘出物产或特产、风味小吃与众不同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重在体现“一绝”。
(作者单位:海安县墩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