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美在思想,美在构思,美在语言,美在技巧……但写作记叙文,一定要打造出典型、精到、富有个性的细节。俗话说,文章一枝花,细节要当家。否则,平淡无奇的陈述、苍白干瘪的形象、大众化的景物是不能吸引读者的。那么细节的魅力如何呢?下面即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达意传情
细节不仅能较好地表达作者的倾向意旨,而且能微妙地传递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给读者留下品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这也许是其他描写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呀。’妈妈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我回房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
母亲背对着我啃西瓜皮,这一细节蕴含了太丰富的内容,经济的拮据有之,生活的艰难有之,更有压抑的内心等等,但更多的是情感,是真挚而无言的爱,是浓烈的亲子之情,这种天下母亲所共有的品质,怎么能不感动每一位读者呢?面对这样一位母亲形象,又有谁不发出心底的赞叹、表达由衷的敬仰呢?在写母爱的文章中,又有谁不为这一细节的设置而拍手叫好呢?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行人接过书信正要离去,诗人赶忙唤回,再度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话,可以设想,就这一点,诗人和行人之间已三番五次、折腾数回,其实并未有需要添加的文字,仅仅是不放心而已。此情节虽小,却传情绝妙,诗人的那种担心、疑虑和浓浓的思念之情交互融合,委婉流露,极富感染力。正因为这样,它被后人誉为“诗歌中的经典细节”。
二、营造氛围
运用细节描写来营造氛围,烘托事物乃至人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记叙文出彩的途径。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都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村子。”真乃一道山村独有的风景线,一幅浓墨重彩的动人画面,大有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之美。特别是对炊烟的描绘,柔美动感、摇曳曼妙,进一步彰显了山村的活力和生机,营造出了飘忽灵动的意境。这种氛围意境,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但也令人心旷神怡。“语文老师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手里挥动着一个大信封,宣布我们班某同学的一篇作文发表了,教室里顿时一片沸腾,大家直嚷着‘请客’。”教室里异常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按捺不住的高涨情绪,这一切皆源于语文老师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发布的一条简短信息,仔细体悟,这个细节是多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啊!作为局外人,你是否也被这师生间和谐的氛围所濡染,从而对这位老师肃然起敬呢?
三、展示个性
肖像易画,个性难表,因为它是深层的、内在的,甚至是复杂多变的,非平常技法所能奏效,细节描写不啻为展示个性的好方法。
“爷爷临死的时候,把一只小小的黑匣子从枕头底下取出来,郑重地交给父亲,并且断断续续地说:‘千万不能把人家这……匣子……打开,一定要等着人家来拿……’父亲双膝跪地,虔诚万分地接过黑匣,把它高举过头,宣誓般地说:‘爹,放心吧!’”一“跪”一“接”一“高举”,加之宣誓般的话语,使“父亲”的个性大放异彩,老实本真、诚挚豪爽,决不辜负重托;不仅如此,“父亲”的孝心、温顺亦尽显其中,读之感人肺腑,震撼心灵。“李大个子喝酒很少吃菜,主要下酒菜就是咸鸭蛋,他用一根筷子吃鸭蛋,把鸭蛋磕个窟窿,用筷子扎一下,拔出来用嘴一吮,嘬一口酒,一个咸鸭蛋能喝三顿酒。”真真是个“喝家”,一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喝家,这种个性喝品应当是李大个子的专利,一般人只能自愧弗如了。这段文字刻画人物匠心独运,揭示
个性机智精巧,甚至一字一句见工夫,其表达效果不妨用四个字概括:精彩,绝妙。
四、突出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应该是真切、立体和鲜活的,是充满情感和富有思想的形象,而不仅仅是会说话能做事
的机器。因此,如何塑造出这类形象是行文的关键,细节描写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上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面对屠刀,面对杀手,面对死亡的威胁,驼爷竟能“款款地卷”、“款款地抽”,且一脸的灿烂,这是一种怎样的隐忍、坦然和无所畏惧,这种勇气来自驼爷对狗娃的深刻了解和内心的无愧(此前因狗娃毁坏山林被驼爷送进监狱),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树立起了驼爷这一充满浩然之气的高大形象,且显示出其人情美、人性美。
记叙文少不得细节,精彩的细节是甘泉,是醇酒;是春花,是秋实;是悦人眼目的紫荆花,又是让人动情的催化剂。它引人深思,耐人回味,有人说它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实不为过。既然这样,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就要多用细节,且做到精心打造并恰切设置,使文章精彩、多彩。若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必须把工夫花在平时,不断从生活中学习,仔细观察社会中的人和事,尽可能多地了解风土人情,同时掌握一些细节运用的方法技巧,积累写作经验,如此,必定会写出上乘的记叙文。
(作者单位:丰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