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7期 ID: 360515

[ 王建民 文选 ]   

风情万种的“愁”

◇ 王建民

   “愁”这种无形无状、无轻无重的情感,被浪漫多情的文人描绘得摇曳生姿、风情万种。
  
   一、“愁”情千姿百态
  
   有思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那悠悠的乡愁,在浩淼的江水上,在飘忽的白云里,诉尽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
   有怀人的愁,如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辗转难眠。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爱人已离去,留下孤独的自己,回想几年的时光,只有眼前的寂寞挥之不去。
   有感时的愁,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时光飞逝,青春不再,岁月染白了鬓发,爱人已离去,报国的路已断,只剩下诗人幽幽的长叹。
   有离别的愁,如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离,但情未断,愁更深。
   有伤春的愁,如杨万里《伤春》:“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春色已了然,但无心赏玩,只有愁病,真让读者也伤情。
   有思春的愁,如欧阳修《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絮翻飞的梦里,风细天远的危楼上,思春的心顿生出漫漫的愁。
   有相思的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夫君远在天边,长长的思恋让花飘零,让水闲流,一切都在浓浓的相思之中。
   有忧国的愁,如辛弃疾《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国运渺茫,诗人已老,无处挥洒报国情,难展报国志,种种愁中惟有闲愁最让人心忧,诗人的爱国心日月可鉴。
   有沦落的愁,如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被贬谪的滋味,人生的不如意,身世的沦落,都在这无声的世界里。
  
   二、“愁”味各尽其妙
  
   有长长的愁,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三千丈的白发来比喻深重绵长的忧愤愁思,造语新奇,笔力雄健。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种别情愁意,恰如滔滔不绝、绵绵不尽的江水,江水流多远,诗人的愁绪就有多长。
   有高高的愁,白居易《夜入瞿塘峡》:“欲知愁多少,高于滟滪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氵项洞不可掇。” 这里的愁超过滟滪堆,高如终南山。更有王实甫《长亭送别》:“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运用夸张手法,说相思泪可以让黄河泛滥成灾,离别愁压低三峰五岳,诗人的愁绪可想而知。
   有重重的愁,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董解元《西厢记》:“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愁重呀,重得船车载不动,马儿驮不动,诗人的愁情真是写活了。
   有绵绵的愁,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愁绵绵,刀砍砍不断,酒浇浇不完,泪流流不尽,无头无尾,无端无序,写出了愁的不可断绝,不可阻遏。
   有密密的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如绵绵密密的雨丝,不绝如缕。贺铸《青玉案》可以说把愁的细密表现到极点:“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以雨之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
   有深深的愁,如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进了肚肠,爬上心头,其体会之深之苦可见一斑。
  (作者单位:平乡县第一中学)

风情万种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