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文教学极为关心,提出了很多富有开创意义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极具指导意义。那么,当前作文教学如何从传统走向创新呢?现就吕先生的教学理论解读如下几点:
一、吕先生明确提出“做人要做现代人,作文要做现代文”的主张。
所谓“现代文”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作文的方向要自然,要说自己的话;作文要写实际生活;能说清楚就好。这主要是指作文内容方面说的。
(一)作文的方向要自然,要说自己的话。长期以来,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自然,不说自己的话,甚至抄书、抄报、抄各种“优秀作文选”。应试作文“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注重形式而不顾内容的作文教学,致使学生作文里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累牍,很少说自己的话,也不反映自己的生活。“那种不谈自己的感受而罗列些人人都得点头的套话,发展下去就有跌进谈空话的泥坑里去的危险”,他主张作文不应该脱离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这是作文教学是否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的重要标志。
(二)作文要写实际生活。吕先生认为,学生作文一般是命题作文,出个题让学生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命题应注意些什么呢?他说:“题目要出得好。题目出得不好,学生就只好抄书抄报。”他主张:“题目要出得合适,要就他具备的条件来出,他在家庭里头,有家庭生活,有家里人,父母兄弟姐妹,在学校里头有同学老师。社会上又有他容易看得懂的东西,容易理解的事情,在那个范围里给他出题。我们叫他作文,无非是看看他会不会把脑子里有的东西很好地组织起来,很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命题的首要条件是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果让学生把他们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他们决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他主张学生作文要做到“不管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写的都是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受”。写的内容要反映自己的生活,不务虚构,不写幻想。然而今天的高考作文、平时老师的训练题目的确有很多是脱离实际的应试作文,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
(三)能说清楚就好。怎样才算把话说清楚呢?吕先生认为:“写一件事,光写出前前后后的若干情节是不够的,要能把这些情节的内在联系交代清楚。写风景,也不能光写山是如何的青,水是如何的绿,要能写出它所以能叫人留连忘返的奥妙。”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得在认识上下一番功夫,光靠字斟句酌是不解决问题的。要想说得清楚,写得清楚,关键问题是要想得清楚。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此说极有见地,说明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可与吕先生的观点相印证。
二、吕先生要求学生的作文语言朴实,有一个健康的文风。
(一)写文章应该用现代语言,不要半文半白、文白夹杂,也不要滥用成语和古语。他一向强调要纯洁祖国的语言,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好得很。干嘛老掏祖宗的兜呢?写文也要写现代文。多向前看,少向后看,这不很好吗?”他是不欣赏学生作文多用成语的,尤其是不赞成中小学教师叫他们的学生熟读成语词典,把成语当作写好作文的杀手锏。现在由于受网络语言、外国语言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母语更是混乱得不可收拾。
(二)写文章应提倡白描取胜,不要用套话。吕先生在《文风问题之一》一文中指出:“为什么一定要用许多陈陈相因的套语来写文章(甚至因无知而篡改),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描写一个场面或抒发一种意见呢?古往今来的好文字没有不是靠白描取胜的。华丽的文章也有好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比来比去总是白描的神品。”而我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总是首先要他们储备精彩的词语,用本子抄下来,作文时打开本子找。这种做法实际是引导学生用花里胡哨的语言,写那些乍一看似乎很漂亮,可是经不起推敲的文字。
吕先生上述意见切中时弊,不仅揭示了我们今天教学中的主要倾向,而且还明确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尤其是对风行一时的“优秀作文”的文学化倾向的批评,对使用朴实语言以白描手法取胜的倡导,对作文教学的指导起到转轨定向的作用,有助于启发我们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问题。
三、在作文能力训练上,吕先生突出强调两点。
(一)加强语言训练。他主张在学校的语文课里及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亦即口语训练。这种训练的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现实生活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与使用文字比较起来,使用语言的机会更多一些,也更重要一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训练的状况必须改变。“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基于这种想法,吕先生大力提倡口头作文的练习。他说:“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很有好处。口头作文,口头评改,费时少而收效广,不光是本人得益,全班都得益。能够把一件事说得有头有尾,次序分明,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能够把一个道理说得有条不紊,透彻有力,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他还主张在语文课上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加以指导。总之,他要求我们要努力改变教学中“只顾文,不顾语”的状况,改变作文只限于书面,评改也仅限于书面的状况,也要改变在某些学生思想里形成的那种写文章和说话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的错误观念,以达到口语和书面语都提高的目的。
(二)应有个科学的训练序列。关于作文能力的训练序列问题,近年来也时有研讨,从纵向(小学到中学)到横向(内容、结构、文字)均有涉及。吕先生强调作文的训练序列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有话说,要有内容。第二要顺理成章。一篇文章该从什么地方说起,然后怎么一步步说完,要有一个非常合理的、非常有说服力的层次,这是很重要的。第三是词句问题。句子通顺,甚至是漂亮的,字眼过分讲究。现在有些学生就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不过他们有时理解错了,以为用词华美,把一些词藻、成语用进去就觉得漂亮,这是不正确的。不管怎样,词句问题属于第三位,不要把这三部分颠倒了来学习和训练。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吕先生的作文教学理论为我们研究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他的这些想法会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响应,作文教学的难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沂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