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289

[ 高潮 文选 ]   

致高一新生

◇ 高潮

  1.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苏教版)有哪些门类?
  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分“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课程有5个模块(册),每个模块(册)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
  “阅读与鉴赏”是主体,按专题编排,其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
  “表达与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每个模块(册)设计若干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
  “选修”课程设计5个系列,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设置若干模块(册),如:《<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现代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新闻阅读写作》《实用阅读》《短篇小说选读》《传记选读》《当代语言生活》《古代诗歌读本》《古文读本》等。
  
  2.如何科学安排新课程语文学习?
  “必修”教材5个模块(册)是学习的重点,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1个模块(册)的学习,获得2学分。同学们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最低要求。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自己的学习兴趣,从“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册)学习,获得8学分。目前,建议同学们选修的是:《〈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再任意选修3个模块(册)学习,获得6学分。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应穿插进行,相辅相成,力争获取最大效益。
  
  3.新课程语文学习有哪些要求?
  总体要求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具体要求是:
  ①夯实基础。
  一是夯实“现代汉语”学习的基础,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方面的知识包括“识记字音”“辨别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与压缩语段”“选用仿用与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等。
  二是夯实“古代汉语”学习的基础,能够基本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这方面的知识有:⑴理解实词的含义,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⑵理解常用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写、以、因、于、与、则、之”等意义(词义)和用法(词性)。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固定句”等。⑷能正确断句和译句。
  ②培养习惯。
  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随手做笔记的习惯;有见解有条理的口头表达习惯;熟读背诵深思的习惯;对知识主动整合重组分析的习惯;工整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认真审题、规范作文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平时训练、复习、巩固与考前突出相结合的学习习惯;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拓展相结合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习惯;等等。
  
  4.新课程语文学习要识记哪些内容?
  同学们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常识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
  需要了解识记的常识主要指“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两类。
  “文学常识”指: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的发展概况;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和文学运动;课文中的作家简况和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重点作家的艺术成就和风格;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及其分类;了解各篇作品,等等。
  “文化常识”指: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辞书,等等。
  需要背育的诗文名篇有三类。
  一类是“必修”教科书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如:《沁园春•长沙》《发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五人墓碑记》《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滕王阁序》《陈情表》《长亭送别》《渔父》《记念刘和珍君》等。
  另一类是高考“考纲”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共39篇,其中初中25篇,高中14篇。如2009年规定背诵的篇目为:《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兼葭》《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金请酒千斗十千》《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泊秦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游山西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以上为初中部分)《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以上为高中部分)
  还有一类是古代的言简意赅、启人心态、动人心语的名言佳句,涉及“爱国”“立志”“求师”“品行”“处世”“习俗”“风物”“述怀”“哲思”等方面。
  
  5.怎样提高新课程语文学习“阅读鉴赏”的能力?
  由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教材和高考题中文学作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考题分值也不断提高。
  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了解范围。“阅读鉴赏”包括“古诗文”和“现代文”两大类。
  “古代诗歌”侧重“唐诗宋词”;文言文以“史诗散文”为主,兼及“山水游记”“杂记”“论说”“书信”“序文”“祭文”“寓言”类文章。
  “现代文”包括“文学类文本”(主要是散文、小说),“论说类文本”(论文、杂文、评论)、“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的阅读。
  ②明确要求。任何体裁的诗文阅读鉴赏,均要紧扣文本,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探究。
  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⑴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鉴赏的要求是:⑴筛选文中的信息;⑵理清段落、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用现代观念审视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散文、小说鉴赏的要求是:⑴体会重点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⑷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⑸注重审美体检,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阅读鉴赏命题的角度和题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概括要点”;二是“分析含义”;三是“评赏写法”;四是“探究问题”。
  ③掌握方法
  阅读鉴赏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三个方面:“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在阅读鉴赏中,要切实培养良好的“鉴赏品质”和“思路品质”,注重“诵读”“探境”“质疑”,注重“认知”“选要”和“简缩概括”等环节;在鉴赏思维的“完整性”“全面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多重统一性”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适用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6.在新课程语文学习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训练?
  高考作文70分,占语文总分的43.8%,高考总分的14.6%,考查综合表达能力。可见,作文多么重要。
  有效进行作文训练,如下几点做法,供你参考。
  ①合理安排,有序训练。
  高一以练写“复杂的记叙文”为主,侧重训练:⑴写真话,抒真情;⑵观察生活,选择、提炼材料;⑶审题与立意;⑷情感的传达;⑸细节描写;⑹曲插叙事;等等。
  高二以练写“议论文”为主,主要为“思想评论”。侧重训练:⑴论点与论据;⑵议论文的结构;⑶议论文的展开与分析;等等。
  高三以练写“综合类”的文章为主。侧重训练:⑴文学写作;⑵语言的锤炼;⑶文章的修改;等等。
  ②掌握模式,不落俗套。
  作文训练要有“模式”,但不能“程式化”。要多角度打开思路,那种“戴帽子”、“穿靴子”、“贴标签”,一味写“古人、死人”,复述“现成故事”或“堆砌事例”的文章均不合基本要求。
  ③深入生活,关注热点。
  “人生思考、理想价值、探索创新、人文环境、科技网络、读书成才、生活道德、友谊亲情、时事爱国、社会法制、闲思遐想”等,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范畴。
  ④多读勤练,学习技巧。
  从文学名著中吸取营养。《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家》《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雷雨》《哈姆莱特》等经典著作要认真阅读。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再读读《论语》《孟子》《庄子》《人间词话》等。
  此外,每周读1—2篇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文采的短文、时文,也很有必要。这些文章可以从报刊的“文艺版”或“随笔栏”内选取。或摘录、或剪贴,定向阅读,思辨评判,吸收其美好的精神内涵和情感,理解其严密的思路结构,体会其活泼优美的语言,并联系自己的作文进行比照,然后尝试着写,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写作档次。
  
  (江苏省扬州中学;225000)
  

致高一新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