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045

[ 翟羽佳 文选 ]   

擦亮自己心中的镜子

◇ 翟羽佳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镜,它映照出了外面的世界。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如如来。只有不断地擦拭心镜,才能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美好,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充实愉快,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同一个世界,在不同心镜映照下是不同的。心境平和才会心镜明澈,它可以映照出一个客观的世界。不良的心境使心镜被灰尘包笼,反映出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心镜天生是无瑕的,但随着你的成长它难免会沾染灰尘,最可怕的是灰尘愈来愈多,最终吞噬了你本来明亮的心镜。但只要你能够及时去擦亮自己心中的那面镜子,那么内心呈现出的美好物像也会愈来愈多,心灵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烦躁的心境使心镜映照出片面和偏激的世界,消极的心境使心镜映照出黑暗的世界。放眼当下社会,能够真正及时擦亮心镜,美化心灵的又有几人呢?现在许多人都不具有平和的心境,他们一遇到挫折,便会用他们那蒙上一层灰尘的心镜来把困难放大十倍、百倍,他们总是在对自己说:“还是算了吧,这么琐碎这么脏乱的事情我一定做不来,还是放弃算了!”如此,事情一来他们便放弃,这些人一生都注定是失败者,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壮举。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人丑恶与社会黑暗的一面,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比如说,马加爵事件,原本优秀的大学生马加爵,本可以有光明的前途,然而他没能及时擦亮心镜,看待周围的事物悲观消极,并将这种心态放大。丑恶的灰尘吞噬着原本明亮的心镜,渐渐地,他的心中,魔鬼取代了天使,乌云遮住了蓝天,心灵愈发黯淡无光,他让自己活在了黑暗的世界里。最终他消极悲观的心境让这个前途一片光明辉煌的年轻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当丑恶与黑暗的尘埃包笼内心的那面镜子时,其危害也就接踵而至了。这时,你就对别人开始变得不信任了,相排斥了,你看我不爽了,我看你憋气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破裂了,这种心态更不符合我们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就要分清善恶。拷问心灵,认清自我。告诉自己要分清对与错,什么可以做而什么不可以做。擦去心镜中的尘埃和污物,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品质,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品格,让自己心中的镜子永远明亮。
  清澈的心镜可以使人有超脱的心灵境界。纵观历史,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又何尝不是拥有一颗仁爱的明镜之心呢!也正因如此,他才名垂千古而不朽。再来看看有“古今第一隐”之称的陶潜,也正因为他心中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最终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综上观之,我们能感受到古今伟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聪明人经常保持平和的心境,也经常擦拭上面的灰尘。他们时刻保持清醒,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大,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和眼睛,为什么我们要把眼睛蒙起来呢?正如有位哲学家说的:“如果你发现你被魔鬼所包围,就不要幻想自己是天使。”是的,只有你心里装着美丽的天使,那么你才有可能成为可爱的天使。
  万事皆有源,为什么心镜上的灰尘愈来愈多了?究其原因,又何尝不是心灵吸收了太多社会糟粕呢,而这种糟粕又不断地在心灵之镜上肆意狂舞。虽然,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人本性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要不要、能不能去擦亮心镜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是纯洁的明澈的,那么他人与物在你内心亦是如此。不由想起文学大家东坡先生与高僧佛印的经典对话,我钦佩于苏小妹对她哥哥说的话:“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也许也正是他的这一悟,使其虽多次遭贬,但最终也还是豪迈地度过了一生。
  但你千万别忘记了,镜子是属于你自己的,无论镜子中的物像再黑暗,再丑恶,你也可以通过自己来改变。要想拥有纯真无瑕的心镜,想成为美丽可爱的天使,大家就赶快擦亮自己心中的那面镜子吧。让心中之镜,少一点尘埃,多一份洁净;少一点怨恨,多一份感恩;少一点狭隘,多一份包容!记住,要时刻擦亮心中的镜子,这样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时时勤拂拭,无使染尘埃。”保持心境平和,心镜明澈,使我们不被不良心态欺骗,让它映照出一个真实而美好的世界。
  
  学校:湖北襄樊市第四中学
  导师:席齐海
  
  点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它可以用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观照他人和世界。本文的立意较新,富于哲理。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旁征博引,在论述中能够选取适当的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足见作者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语言不够精练,论述过程中略微缺乏严密的逻辑支撑。(枫月)
  

擦亮自己心中的镜子
目录

  •  / 陈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