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刘羽冲泥古》讲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的故事。文中写了刘羽冲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这个刘羽冲的可笑之处,不在于他爱读古书,好讲古制,而在于他并未把古书真正读懂,就急于事功,不假思索地照搬古书上那一套,而忽视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因而其失败是必然无疑的。这个可笑可怜的人物很容易引发我们一个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人?刘羽冲已经在前面树立了一块警示牌,我们要做的就是矫枉过正,不重蹈覆辙。文末的议论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让我们在笑过之后能扪心自问,躬身自省。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我们还可以认为这篇文章反映的是纪昀的人才观。纪昀在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共做过九次各种级别科举考试的考官,经其手选拔的考生有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位兼具文士与官吏双重身份的大学士的人才观和选拔标准,很值得作为当今人才培养之鉴。纪昀借阿文勤公之口说:“腹中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如果一味继承,没意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则免不了泥古迂阔,纸上谈兵,视鲜活运动的客观世界如无物,这样墨守成规的人才,书本学得越多距离现实世界越遥远,实际操作能力也就越差,纵然称“才”,也是庸才。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个特点。
难点指津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叙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阅读理解的难度并不很大。但我们还是要于浅显中找深刻的道理,透过文字表象去寻找内蕴的含义。文章结构很有特点,先是标题即标明主旨,开篇后借短诗为其画像,然后再举两个典型的事例让人物的美梦在现实中破产,有力地说明一味泥古的迂腐可笑,而人物死后仍不自知的可悲下场,自然引发文末的议论。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出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事不知变通就只能走入死胡同。
考点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羽冲,佚其名 佚:散失
B.但见须眉古 但:只,仅仅
C.沟洫甫成,水大至 甫:刚刚
D.而不执旧谱 执:握,持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②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3.文后所引阿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