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入口,齿颊余香,点滴过喉,馨香沁人心扉。适量的茶碰到合适的水,茶水又碰到合适的人,这茶、水、人因为缘而得以相逢,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浮现,又轻轻消逝,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茶是有灵魂的。
故乡安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在茶乡长大,对茶是最熟不过的。茶一年四季皆有出产,以秋茶为最佳。碧绿的茶叶每日与阳光和空气自由对话,看夕阳与朝霞,看青山与绿水,在生命最为华美的时候,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炼之后,茶叶没有了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蜷缩成了一颗饱满的茶粒。然而,当她来到一个精致的玻璃杯中,与自然之水相遇,一个新的她又诞生了。一颗颗茶粒慢慢地舒展开了,绿叶的舞蹈,在水中幻化着茶山的宁静和澹泊,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与清水的融合,与清水的共舞,让她散发出淡雅的清香,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境地。茶经历了风吹雨打,吸吮了天地精华,不就是为了这一瞬间的美吗?或许,这是一个生命的舞蹈,一个生命在清水中尽情旋转身姿与自由的对话。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开来的生命之美,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融洽而生发的相知之美,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自古而今,茶香总是伴着书卷香,茶魂也总是衬着文韵,喝茶成了世人公认的雅事。“赌书消得泼茶香”是情趣,“晴窗细乳戏分茶”是乐趣。总以为,茶是有本性的。正如酒是为热闹的社会集会而设的,而茶是为恬静的伴侣而设的,她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里去,因此,喝茶的享受还是与她艺术般的芬芳及风雅联系在一起的。难怪,苏东坡在成了茶人后,由衷地发出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感叹。虽然他比拟得颇有些不类之诮,但于喝茶族来说,多少也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很多时候,我被茶的清香和从容的舞姿陶醉,想象她如同一位秀美的女子长袖飘飘,气若幽兰。女人有许多地方与茶相像,你信吗?女人像什么,很多时候,很多书上,把女人比喻为花朵,女人如桃花,女人似玫瑰,一个字,就是花。花朵易谢,而茶回味长,一杯茶与另一杯茶没有相同的香,只有一份不同的回味。因此,女人是茶,或者茶是女人,都会让男人在品尝中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女人,自己的女人又是什么滋味。女人如茶,泼辣的女人是铁观音,烂漫的女人是花茶,高贵的女人是龙井茶。
铁观音茶枝繁叶茂,香飘四海,名扬八方,过去曾是皇帝的用茶,叶质厚重如铁,香味让人难忘,此茶据说是观音托梦所赐,每一片芽叶都富含铁质。这样的女人让人想到花木兰,想到杨家女将。性格风风火火,处事果断,遇事有些冲动却不显毛躁,在爱情上敢爱敢恨。好茶!当命运端给你这样的茶时,欲喝者须量一量心胸,看一看肚量,能喝得下去吗,又能喝出铁里的回甜、爱中的甘味吗?而历史悠久的茉莉花茶,传说是一个年轻的茶商名叫陈古秋的人,首次加进了芳香馥郁的茉莉花,使原来苦涩的茶水,变得甘醇美妙。花茶女人年轻貌美,具有窈窕身材,多情善感,遇到温水也会泛起阵阵清幽香,喝这样茶的最好不是茶碗,而是镶金边或银边的小杯小盏,细品体会,慢喝爱抚,茶味虽好,却久远不了,喝此茶者需要一颗怜香惜玉之心。
然而茶也是属于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和那些生活必备的柴米之类并列在一起,便多了一些烟尘气与人情味。旧时街头巷尾卖大碗茶的响亮的吆喝声,而今茶楼茶坊里细细碎碎的家长里短和市井民生,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茶话里辗转着人情练达,茶香里品味着世情百态,茶魂也格外鲜活。
古人喝茶,是极讲究的,因此,才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旧时吃茶对水是极讲究的,《红楼梦》里妙玉用梅花上头收来的雪水煮茶,清冽的泉水反倒是次一等了。寻常百姓家里是没有那样的情致,然对水也是很注重的。好茶,是七分在茶,三分在水。在家烧水煮茶,水泛起了虾眼泡时,滚而不沸,便是恰到好处了。功夫茶是极讲究的,无论是从茶器的选用还是到泡茶的方法,都讲究一个功夫。种茶制茶要下功夫,泡茶冲茶要有好功夫,品茶饮茶得有闲工夫。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真正能够坐下来,用闲适的心情喝茶,品茶,或者在不远的将来,体味茶之心、茶之韵,给自己泡一杯茶,享受一种悠闲、一种淡然、一种宁静,欣赏着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欣赏着茶的舞姿,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氤氲的水气缠绵着安静而华丽的灵魂,沁入心头,在血液里开出花来,绽放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茶水入口是浅浅淡淡的苦涩,直到那苦漫过了喉头胸口,才化去了经年的百味陈杂,渐渐的,苦味淡了,香味浓了。在茶的香气里,回味着红尘往事,原来,茶是可以安抚人的灵魂的。
(选自《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