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不仅是“天然去雕饰”的面容,不仅是“云一涡,玉一梭”的笑颜,不仅是“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歌声。清纯,还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还是“欲隐则隐,欲仕则仕”的真率,还是“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
闭上眼,默念“清纯”,浮现眼前的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当你困于纷繁世事,想要放松身心时,曾否漫步于江南烟雨朦胧的小桥流水般的画卷中?你又曾否见过系着红头绳,拿着洗衣槌在河边轻轻拍打衣物的含笑侧脸?当那一缕发丝不经意间垂及肩头,溅起的水珠如星辰般跳跃在周身,浣衣女莞尔一笑时,你曾否有过恍若隔世的怦然心动的感动?我想这份感动便源于用水滋润的清纯——一种不受尘世纷扰,洗涤污浊的清纯。
也许,清纯便是水。
水,曲回萦纡,灵动自然,翻过高山,越过幽谷,怀揣希望,汇入海洋。水,柔软细腻,从不停息,水滴石穿,便是她温柔的坚持。水,清澈透亮,澄澈纯洁的心洗涤感化着世间的污浊,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实则蕴含了一种精神:“上善若水。”水便是清纯。
也许,清纯便是“无”。
“无,名天地之始。”千百年来,“无”便成为古人探求寻觅的人生境界。
无欲无求,便能收获心灵的宁静。在那个战火纷争,枭雄四起的年代,在名士争相奔走游说之际,老子捋着胡须,悠然行走在草长莺飞中,安详躺卧在满地春暖花开中。他面上含笑,与万物共生,徐徐说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顷刻,空气中便流淌着难言的宁静。
无欲无求,便能无惧无忧。还是老子,活得洒脱的他,面对狼烟动荡,哀鸿遍野,保持最初那份“无”。君子坦荡荡,不忧当下,不惧乱世,万物入胸皆能化解,纯真地保持内心的清纯与畅达。
“无”更要追求“化无为有”的最高境界。又想到老子,当他骑驴行至函谷关,应守卫尹喜的要求,挥笔立就便是传世的《道德经》。接着他便丢下笔,留下书,悠然出关。当历史的风沙一次次卷起,当函谷关的风沙一次次模糊又清晰时,老子的笑容与背影却从未沾染丝毫风沙。一生追求“无”的老子,留给世间的却是沉甸甸的“有”——一个无形无相的清纯世界。化无为有,人生因此充满深邃。
“无”代表了一种清纯透亮的人生境界。无,便是清纯。
清纯如水,清纯似无。
如水般昂扬,用一颗柔软清纯的心珍爱世界。似无般生存,用清纯的内心去收获一个清纯的世界。
于是,春暖花开之时,你便能欣喜地发现:清纯不仅在我们的心里,更绽放在诗意温暖的世界。这儿,清纯微微说道:“唯有怀着春暖花开的期待,才能拥抱生活的海洋……”
吴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