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毕竟是升入高中后的第一个假期,尽管只有半天时间,晚自习前还要赶回学校,但我仍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快些走完那十几分钟的短短的路程,回到家里去。
我的脚步明显快了起来。阳光下,有那么一缕温暖的风拂过我的发丝。从院墙内探出来的花椒树的枝条挂着些零乱的叶子——叶子已经枯黄。一些桔黄的叶子上还粘着蜘蛛网,那被蜘蛛网黏住一端的叶子在风中尽情地跳着摇摆舞,而另外一些则已经散落在地上,金黄,灿烂,也有一点儿落寞。
背后忽然传来令人愉悦的脚步声,我在想是另一个背着书包的高中生,怀着喜悦的心情往家赶呢,还是一位刚刚下班的母亲,手提青菜急急赶回家去等待自己的孩子归来?我到底还是没有转过身去一探究竟。有时神秘也是一种美啊。
我继续往前走。
有一只小狗穿过马路,向我奔来。冲着我不停地吠。我停下脚步。它围着我转了好几圈,左嗅嗅,右闻闻,用爪子抓我的运动鞋。抓过后,抬起头,不住地瞟我的脸。瞟过后,仍不停地朝我叫。我冲着它笑,它便歪着毛茸茸的头,甩甩尾巴,跑回主人身边去了。
我继续走路。半天不上课,虽是半天,也是好的呀,难得半天清闲,像是赚来似的,我的身心轻松而又欢愉。
院门口,老奶奶们仍围着小桌子在打扑克牌,笑声一阵一阵地传来。两只猫咪在她们的小桌子下打着架——也许是在亲昵地用爪子抓对方的头——至少我觉得它们很快乐。嗯,没错——是快乐地打着架。瞧!它们正努力地用爪子把对方的头摁到地上呢。
人家的窗户一个挨着一个,从一个个紧挨着的窗户里飘来了一阵阵饭菜的香味。第四栋的第一户人家又在做红烧鱼了,三楼的那户人家今天又是那个老爷爷在炒菜……我发觉自己的肚子开始不安分了,于是我加快了步伐,后来干脆就小跑了起来。
转了个弯,来到了我家楼前。楼前无花果树的叶子越发黄了,呈现出麦的金色。近旁的那棵小香椿树已经快成秃干了,前一个星期看见的系在树干上的那条红领巾不见了。
我倏地停了下来,看着熟悉的花椒树。它是爷爷还在世时种的,现在已经三米多高了,那时还只有一米左右呢。它的叶子黄中泛青,枝子上结满了花椒,一片黑红色,红的是它的外壳,黑的是它吐出的籽粒。它的枝于有力地伸着,朝向天空。
一丝阳光忽地照在我的脸上和身上,刺痛了我的眼,定睛一看,我才发现一楼人家种的月季开了一朵艳丽的红花,正沐着阳光依偎在我家的花椒树枝上。我忍不住微笑起来,转身进了单元楼里。
学校:湖北襄樊市致远中学
导师:李继红
点评:路上,是书写心灵的一种独特视角。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读者展现了路上各具情致的风景:花椒树、小狗、猫咪、无花果树、香椿树、月季……文字朴实,节奏明快,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罢全文,最动人心魄的还是作者流露出的心境:喜悦。也许,这才是人生路途上最为独特的风景。(周聪)
童言无忌
丢丢
海子说:语言的本身,像母亲/总有话说,在河畔,在经验之河的两岸,在现象之河的两岸。
语言的本身,很单纯,只需要用嘴说出心中想说的就够了;语言的本身也很复杂,像母亲一句句的唠叨,我们的耳朵听着听着,起了茧子。茧子却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花,妖娆芜杂。
人,一点一点地长大;语言,也一点一点地长大。
小时候,和小朋友吵架了,你随口就可以率性地甩出一句:“我不跟你玩了!”可是,才一顿饭不到的工夫,大家又高兴地玩在一块儿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是,长大后,你是绝对不会轻易讲出这句话的,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大家照样一起玩。小时候,你可以高兴就对某个小朋友说,哇,你真厉害,你真聪明,我好喜欢你啊。单纯得就像李白《长干行》里描绘的那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是的,长大之后,这句话,谁都知道它的重量,谁都可以利用它的分量。
是的,人长大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语言长大了,也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每个人都设教导,都记牢,都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该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该在什么场合说……
所有的话,都在大脑中被慎之又慎地层层筛选,最原始的那些都被毫不犹豫地丢弃。然后剩下的那些无比精致美好的话,就被包装得更精致后美好地滚出舌尖。
那些“包装精美”的语言,让人不得不承认它们是最得体的。但大家似乎也心知肚明地了解其中的虚伪性,承认它的虚伪性,并乐意接受它的虚伪性。每个人都显得那么那么得体,却不知道那些得体掩盖了多少虚伪。
有时候,走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放眼望去,只见那么多的人。嘴唇翕动,神采飞扬,巨大的噪音铺天盖地而来,漫过耳膜,漫过大脑皮层。然后,我就想到了莎士比亚的悲剧《Troilus and Cressida》中的那句经典台词,“Words,words,only,no,matter from the heart。”一说话。说话,仅仅是说话这个动作,没有一句话来自真心。
诗人食指在《向青春告别》中感伤地说:“七分的聪明被用于圆滑的处世/终于导致名利玷污了童贞/挣到了舒适还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因为丧失了灵魂,别了。青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纪,社会是最厉害的发酵剂,时间是最厉害的催化剂。每个人愿意或不愿意,但一定最后都改变了自己。
于是,我总感觉,每个人与别人对话时,中间都隔有一层玻璃。我看见你的嘴巴在动,在说话,我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只看见你口中吐出的一团一团的水汽氤氲了玻璃的表面,让我看不清楚你的脸,然后水汽在那边凝结成一颗颗巨大的水珠,滑落下来,将你的脸分割成好几片,让我怀疑这是否还是我曾经认识的那张脸。
千年前的刘禹锡就有了先见之明,唏嘘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我们的力量是那样单薄,只有学学孔子,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许像单纯的柳永那样天真地幻想:“愿长绳,且把飞鸟系。”但我们都知道“长绳系日”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谁也不能阻挡时光的力量,改变一切力量。
高屋奈月的《水果篮子》中,落寞的草摩由希黯然地说:“如果语言失去了其表达的意义,那么,我宁愿选择永远都不要说话。”
我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是个哑巴,永远都不能说话,因为我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也是一个“不懂”话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样灵活自如地运用那些大家早已相默认的语言规则,也不懂别人运用那些规则讲出来的话——我分不清哪些话是真话,假话、反话。结果只能是遭遇尴尬,被人笑话。
张爱玲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袖珍戏剧。
对于我这样不会说话的人,我应该一直保持穿淡蓝色衣服——因为蓝色是冷色调,表示我告诉别人,我不想说话,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但是这点儿奢求也是不可能的,就像爸爸说的那样,人活在这个世上,就不可能不与人说话,不与人打交道。于是我向现实妥协了,因为我知道没有人会看得懂我的语言信号,所以我只有总是尽量低着头走路,不要看别人,也不要别人看见自己,这样就不会发生对话了。
走着走着,泪就流下来了。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疯狂的童年,我说什么,你都能听懂;你说什么,我也都能听懂;我说错了什么话,都没关系,因为大人说,这叫童言无忌。
学校: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导师:王能光
点评:童言。是远离勾心斗角,抛弃一切虚伪的真实表达。作者的立意颇为深刻,通过对孩童话语和成人话语的对比书写,揭露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际交往间宛斥着功利性和虚伪性。进而呼唤无忌的童言。作者的论述有着丰富的论据作为支持,旁征博引,足见作者的积累之深。若在文章的结构和论述的层次上稍加调整,定会更好。(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