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5期 ID: 421933

[ 陈萍 文选 ]   

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初探

◇ 陈萍

  摘要:文学作品作为旅游景区的开发中一种重要资源,在文学景区的宣传、开发和体验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文学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借鉴体验经济的思路,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本文以民国文学、抗战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经典景点为例,分析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旅游景区开发体验经济
  旅游是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来逃离闹市的喧嚣和繁杂。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文化旅游也就成为一种备受人们青睐的旅游形式,借助文学作品的旅游景点开发可以有力的提高景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一、经典案例分析
  1.民国文学与旅游资源开发
  南京市在近年来打造文化名都的过程中,从打造民国旅游路线等方面入手,近年来民国旅游的热潮逐渐掀起,南京虽然不是民国文学的创作中心,但其在民国时期作为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枢纽,是许多文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因此其在文学作品中也成就斐然,其民国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张衡水《秦淮世家》、《满江红》,张爱玲《半生缘》《十八春》,丁玲《韦护》,老舍《死去的太阳》;诗歌:周作人《老虎桥杂诗》,程先甲《金陵赋》,陈梦家《秦淮河的鬼哭》、《鸡鸣寺的野路》;散文有朱自清《背影》,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张恨水《碗底有沧桑》、《清凉古道》,石评梅《南京的几个学校》等等。此外还包括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戏剧、传记和文学评论等作品。在其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开放商遵循体验性、原真性、文学性和地方性的原则,使得游客,在在旅游过程中的得到一种特别的体验,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南京民国时期的理解大多来源于课本,这样在旅游产品的体验过程中就可以极大的引发游客的好奇心和心理共鸣。
  1.1抗战文学与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传统革命教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风潮逐渐成为旅游的另一个热点,因此抗战文学作为体现历史上我国人民保家卫国、英勇抵抗外族入侵的文学作品,其作为旅游资源可以有力的促进绿色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开发,特别是其中独特的民俗小说,犹以白洋淀文学旅游为例。白洋淀的开发主要以孙犁的《荷花淀》等一系列作家作品为依托,把握孙犁的名人效应,安新县人民政府在荷花大观园修建孙犁纪念馆,并在馆前建孙犁的汉白玉雕像,此外,依托现有的文本和旅游资源开设了一条旅游专线,按照《荷花淀》和《小兵张嘎》中的描述,在水上开设码头———白洋淀博物馆———十里荷香———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小兵张嘎展览馆———安州烈士塔———码头的旅游路线,使游客在感受白洋淀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更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2外国文学与旅游资源开发
  外国文学与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最典型的例子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最先源于英国著名作家詹姆士·希尔顿的《失去的地平线》,因为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功而迅速流传到世界各地,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一度成为上世纪的“世界之谜”。后来“东方奇女子”刘曼卿在其1929年入藏的《康藏征轺续记》中对中甸县宛如世外桃源的描述,使得迪庆州把握机遇成立专家组调查论证,最后宣称人们寻觅数百年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州。最终打造了香格里拉这一旅游界的经典,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温暖太阳照耀的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1]
  二、文学作品与旅游景区开发的结合
  1.文学作品与旅游景区宣传
  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如岳阳楼,早在唐、宋时朝廷官吏受到处分,多有远谪西南者,岳阳就作为通往西南必经的孔道,又有楼观胜景,成为失意的官吏与诗人游会之所。唐朝从张说谪守岳阳,与宾朋酬唱以后,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曾经至此,留下题咏的名篇。这样,岳阳楼这一景区因为这些文人骚客的作品而而天下人所知,可谓点石成金。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湖南永州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而出名,在游人观赏的过程中,心里想起《永州八记》中对于泉石草木的优美描写,眼中的景物更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对于新兴景区的开发还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江西新余的仙女湖在开发过程中借用干宝《搜神记》中“毛衣仙女下凡心喻”的故事,建造了仙女群雕和会仙台,将原本平凡的江口水库抹上神秘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还有桃花源和香格里拉等,这些在文学作品原先描绘并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干脆是作者美好愿景虚构的情况下,众多景区在旅游宣传中加以利用,甚至争名不让。
  1.1文学作品与旅游景区开发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文化长河中的文学作家、作品是旅游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首先,文学作品在旅游景观的重建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经典随着自然的销蚀和人文的破坏,有的甚至不复存在,在旅游景点的修复和重建过程中想要与其原本的状态达到神似和形似,就可以充分借鉴相关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描述。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初建者为滕王李元婴,在滕王阁的重建过程中借鉴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人杰地灵”为主题再现了《滕王阁序》中“飞霞流丹”“层台耸翠”的壮丽景象,在滕王阁的第五层还可以尽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
  其次,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景物促使其现实景区的建成。在江浙流传着《珍珠塔》这一表现表姐弟真挚爱情的话本小说,故事原本发生在江苏同里,同里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古镇,由于《珍珠塔》故事的广为流传,后来开发商在同里根据小说的描述修建了陈宅(即珍珠塔景区),在景区中小姐的闺房里还放置了一尊珍珠塔,自此,同里景区由于珍珠塔的爱情故事而增添了无穷魅力。
  另外,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可以创造审美效果的高层意识形态,其独特的魅力往往催生模拟景观的建设。在世界各地都有根据著名的文学作品中的描绘,模拟创造旅游景观的例子。如荷兰海牙根据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建造浓缩各地景观的小人国,具有浓郁的童话气息。西班牙根据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打造堂吉诃德旅游路线。我国也有许多如依据四大名著的描述而建立的水泊梁山、大观园、花果山等,许多是在名著拍摄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一并修建而成,后来开放为对外景区的,此外还有横店影视城等新兴的旅游景点。
  1.2文学作品与旅游景区体验
  文学作品与游客在旅游景区的体验中有重要的定位作用。如人们在游览湘西凤凰的美景时,看着湍碧清澈的河流,苍翠的山峦和袅袅的云烟,总会想起《边城》中的描绘的纤尘不染的碧溪咀,想起夜晚的歌声和翠翠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游览庐山时总想体验云山雾罩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找到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份神秘,这种定位作用左右着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旅游景区中的文学作品还对游客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如许多园林景区中的楹联———苏州拙政园在位于岛心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副楹联上书“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读者在看到楹联时就会不自觉地注意到身边或是四处荷花围绕,或是三面的柳树袅袅婷婷,或是澄碧的湖水和小山,无论四时什么时候来到小亭,都可以感受独特的景观。文学作品还有助于游客审美愉悦的获得。李泽厚的美学理论将美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志,悦志悦神。学作品作为一种高层意识形态,能够帮助游客逐层实现各级审美体验。[2]无论是登上泰山感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丽雄奇,还是在姑苏城寒山寺体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内心宁静、远离喧嚣,哪怕是随意的一处乡间小径,想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顿时会感受到宁静恬淡的超脱之感。
  三、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的结合
  文学作品与旅游景区的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模式———文学旅游。文学旅游是一种与优秀作家作品相关的,在文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模式。当然,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旅游开发资源,只有开发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学作品才具有这样的属性。因此,文学旅游就与一个概念息息相关———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一种以服务为主体,以商品为道具,以为顾客产生难忘体验并最终由此而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和文学旅游具有诸多共同性,这决定了文学旅游与体验经济结合的可能性。两者都具有体验性,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旅游产品的体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具有审美性,体验经济作为一宗经济形态同样具有审美性,带领游客体验一种愉悦美好也是旅游的重要本质,以文学作品为底本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能够很好的结合两者的审美价值;两者都具有表演性,文学作品是表演性是同文学这一艺术门类本身相关的,旅游经济中的体验经济的理论则是借助舞台表演理论来阐述的,在体验经济理论中工作是剧场,商品是道具,顾客和服务人员为演员,舞台是服务。[3]因此,顾客消费的过程,也就是游客旅行的过程就是表演的过程,如何借鉴文学作品的表演性来开发旅游景点,是当代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提高和精神生活要求提高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将文学旅游同体验经济相结合发展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是将真实的体验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如桂林阳朔的旅游景区可以在印象刘三姐之余,将体验设计为游客扮演“刘三姐”或“地主恶霸”对歌,在安庆旅游则可以让游客扮演“牛郎织女”深情对唱《天仙配》。其次,文学旅游产品中应通过为游客营造体验环境而体现人文关怀,给游客以多种生理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体现人文关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属性,而文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对于人文关怀的实现,将游客作为体验中心,能够极大的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4]如在绍兴的旅游中,可以带游客到《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吃几粒茴香豆,喝绍兴黄酒,体验孔乙己的迂腐和可悲,更深刻的领会鲁迅先生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对于当时的中国人劣根性的剖析和批评,体验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再次,还要重视文学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由于文学旅游景区的游人大多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游客,他们相对喜欢具有纪念意义的,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纪念品,旅游纪念品能够帮助游客保存旅游过程中转瞬即逝的短暂体验,勾起对于景点的回忆,加深印象,并且还能满足游客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购买欲望膨胀的现象,如杜甫草堂的名人字画,绍兴镇纸,苏州苏绣等等。
  总而言之,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旅游需求日益增大,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为文学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想要发挥好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旅游业和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有感染力的景区珠联璧合的连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杨永朱娟辉美国西部文学对西藏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J]援云梦学刊援2009(01)援55~56
  [2]万津津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策略[J]援企业经济援2009(01)援113
  [3]井波体验经济视野下的文学遗产旅游研究[D]援浙江师范大学援2011
  [4]朱君梅我国的旅游文学及其对旅游的作用[J]援黑龙江史志援2010(15)援353~354

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