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如何才能打好这个基础呢?其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因此,认清语文教师素质的构成,对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师理念创新能力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好的教育语文为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如何才能打好这个基础呢?其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因此,认清语文教师素质的构成,对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尚的道德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首先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认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和精神源泉,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政治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对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肩负着中国未来一代精神世界的桥梁。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工作要创新务实、精益求精,对学生要充满关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影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创新的理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师要求甚高,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质量。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不断务实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确立与时俱进的教研团队,共同把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层面,创立统一的多维目标。将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纳入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中,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走在各学科的前列,真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品位等。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处理各种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确立语文教学对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的价值指导意义。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大的一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掌握新的理念,并积极灵活、创造性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理念,才能实现当前语文教育的改革。从语文教师个体发展的层面看,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尝试着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对课改有所贡献,才能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体验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
三、丰富的知识
现在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文理兼通的多面手,现今对语文教师要求确实很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是潺潺的溪流。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独立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要做“杂家”。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自身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有人说:“学生可以原谅严厉的教师、但不能原谅不学无术老师。”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有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使语文课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建全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学方面的多面手。“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充电,有了知识和生活的储备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语文教师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四、过硬的能力
1.三字一话
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就是俗称的“三字一话”,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语文教师,能给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无论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学生真诚的情感交流,能以情动人,深深地吸引、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精心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教学之中,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活动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因材施导,因材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吧。
3.完美的课件
为了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幽默的语言
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幽默感,是调节学生学习紧张气氛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课的知识,热爱语文。
5.深情的朗读
朗读是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的有效手段。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有机融为一体,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
五、科学的教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教师从“神坛”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诣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给学生独立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权利,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时,教师几句充满知识、智力、富有启迪而又准确、鲜明、生动、流利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顿然开窍,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语文课不同于数理化,知识不断更新,封闭教育空间和单一信息输送渠道,堵塞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必须通各种渠道,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3.适量的课外练习。
如今许多语文教师也搞起“题海战术”,简直是摧残学生。其实语文能力绝非靠做大量习题能提高,语文教师一定要精选练习,作业要适量适度,阅读与写作训练井然有序,安排计划,经常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六、反思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我非常的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就会有所收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
总之,在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审视和反思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肩负的责任,有计划、有重点地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自己的责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