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5期 ID: 421938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 艾景峰 于泓珊

  摘要:近年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研究迅速发展,汉语国际教学时代已经到来,对外汉语教学正在迅速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教学转变。在这样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学质量成为了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其相关研究正在逐渐成为热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很多学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手段,旨在研究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二语言习得
  近年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掀起学汉语的热潮,汉语国际教学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对外汉语教师都在探讨如何更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汉语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材编写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反馈中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汉语国际教育现状
  随着“汉语热”的逐步升温,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飞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学汉语的人数超出4000万。到2010年,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2006年,国家汉办提出汉语国际推广六大转变:一是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三是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四是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应在借鉴国外先进外语教学法的同时注重汉语本身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合不同环境的教学方法。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某一具体教学法及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汉语国际教育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及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包括图片处理、声音处理、文本信息处理和视频处理几个方面。实现人机交互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多媒体教学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从广义上,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多媒体教材、教学与学习(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反馈、测试与管理等;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学与学习”,即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CAI系统上增加外围技术软件后,进一步发展出来了MCAI。MCAI指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于教学工具,通过图文并茂、形声并举、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将信息内容进行非线性、超文本、网状、动态地组织,通过采用友好、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现代、虚拟的教学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以支持自己的教和学的一种活动方式。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语言教学领域中有较大应用,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条件,代表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本、图像、图形和声音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变传统的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符合二语习得规律。
  目前多媒体手段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编写、技术应用(指课件制作)、课后成果检验、网上教学、教学资源素材库建立等几个方面。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综合性、直观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使对外汉语教学由传统的教师授课可以转变为具有跨时间、跨空间性的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达到传统教学中不可能实现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作者工作的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广泛应用,汉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不同的课程中发挥不同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都有应用,比如“中国文化”、“汉字文化”、“学唱中国歌”、“商务汉语”、“汉语视听说”、“实况听力”等等,其在不同课程中起到不同的辅助作用。
  中国文化是汉语国际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和文化现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国文化课堂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他综合性和超时空性的特点。例如在应用于《中国文化概况》时,每课都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教师根据主体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教授中国地理、主要城市时,可以直观的演示所介绍城市的图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技术集合于一身,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与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比起来,获取的信息量要大的多。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做过一个关于知识记忆保持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能够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因此在中国文化课中加入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汉字”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又起到了另一层作用。比如在讲解汉字笔画结构的时候,可以通过慢放、快放、静止演示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在讲解汉字的造字方法时,可以用图片与文字的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快的记住和认识字,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如象形字“山”可以展示大山的图片,会意字“休”,可以通过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汉字教学,使汉字授课更加生动。同时,在汉字发音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声音软件中的声波图来纠正学生的发音。
  2.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课堂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仍然用“中国文化”课举例,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中国地理和主要城市概况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作业,以国别为小组自主的通过互联网查找图、声、文等资料,制作介绍本国地理、城市的多媒体课件,再集中展示并做对比。这样的作业锻炼了学生用中文查找资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国家概况以及对比中国概况,加深对中国地理知识的了解。这种学生亲身参与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中国文化,突破了时空局限,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在目前的飞速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突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形成互动性的汉语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图文并茂、音形俱佳,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应被广泛应用。同时,当代汉语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育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某些试点院校的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总结成果和不足,再大力推广,提高汉语国际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邓重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现代教育技术,2005.5
  [4]杨寄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杨惠芬张春平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世界汉语教学,1999.2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