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言沟通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在面对经济合作、素质教育、社会文明等重大问题时,有效的语言沟通可以起到积极地作用,有利于人们相互的交往和健康社会心理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语言沟通上的表现现状,并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沟通优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语言沟通重要性表现对策
在现代思想教育活动中,语言沟通是不可少的手段,可以有效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感情,让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大学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利用沟通的理论去指导工作,让沟通在教育中发挥出现实的意义。
一、语言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社会宏观环境的改变中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观念,重视语言沟通的作用,在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沟通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变得错综复杂,社会组织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复杂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自主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现,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语言沟通上的表现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在沟通方面还有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要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语言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沟通的现状,积极发现问题,消除障碍,通过实际的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能力,切实发挥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正面表现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大幅度进行,改革在促进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收费上涨、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让大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减少新问题带来的心理冲击,是高校教育中必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对于教育者而言,要充分意识到语言沟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提升自我能力,增多与大学生的交流的途径,用多种方法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及时引进专业人才,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实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大学生的语言沟通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大学生没有应对问题的经验,找老师求助就成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这也是语言沟通成效的一种体现。语言沟通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稳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意义并自觉执行,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能做到友爱互助,体现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负面表现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生活习惯和所接受的教育也对其的形成产生着重大的作用。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会改变学生原有的人格特征,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塑有着极大的作用。受教育者的人格特征在进入大学校园前前大部分已经相对稳定,不同的人格组成会给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信息过滤障碍。就是沟通的一方在报告消息时会隐瞒掉对自己不利的消息,以免对自己造成影响,这种消息过滤会掩盖掉部分经历真相,在语言沟通中触动不到实质性问题,达不到沟通效果。
其次,观念障碍和心理选择。由于人们价值观已经形成,每个人对人、对事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印象,在做事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所以在沟通中就很难形成共同的认知。人的心理选择代表兴趣选项,反映到实际表象上,就是大家都只对自己喜好的事情感兴趣,而对于爱好之外的事就很冷淡,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根本就不会产生沟通交流的欲望,这种心理对于语言沟通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
再次,语言表述和知识结构障碍。语言描述是沟通的基础,是准确描述语言的前提。人们的语言结构会受到方言,语种,地域的影响,再加上个人的语言习惯等原因造成沟通困难。不同知识层次和专业技术可能导致接受的差异,在沟通时知识结构障碍而导致交流困难。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沟通对策
1.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方法
1.1谈心沟通法
谈心沟通法是沟通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都是针对个体而言,其特点是直接、亲切、保密。在谈心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对话环境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通过语言描述,让对方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教育者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对受教育进行思想开导和帮助。通过谈心,有利于了解双方的精神世界,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心理活动,易于彼此思想的接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
1.2现身说法沟通法
在沟通教育中,因为年龄、阅历、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不同,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沟通时有隔阂在所难免,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会将这种差别扩大化,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认同。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可以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现身说法增强沟通教育的说服力,是学生就自觉的响应教育者的观点。
1.3角色互换沟通法
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需要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换位思考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角色的互换,双方可以体验不同的心理历程,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的处境,理解对方处理问题的方式,达成认知上的共识。对于教育者来说,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与大学生紧密联系的过程。
2.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沟通能力
2.1开设相关沟通课程和培训
培养大学生的沟通技能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进行,这是一个系统教育的过程,在对大学生沟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当中,首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沟通技能学习,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大学生去积极获取沟通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掌握知识灵活自如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的目的,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如果在大学开设“沟通技能培养与训练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和定性上,要做好充分的考虑。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达到提高教育效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2.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沟通活动
沟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种能力仅仅依靠理论学习和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实训“活动”让大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这是沟通技能提高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学校就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引发大家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沟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来,通过提高沟通技能达到素质提升的目的。
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将来社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应建立在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上,在人性化教育的观点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跟进,沟通作为教育新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