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5期 ID: 421932

[ 郭莉 文选 ]   

浅析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 郭莉

  近几年来,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的重视度有所下降,孩子们之于修辞的了解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殊不知修辞是汉语言的精髓点之一,我们要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就应该重视修辞教学,发挥汉语的魅力,让学习者领略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明了修辞的概念。
  一、修辞的概念
  我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和传达信息时,不仅要表达的准确无误、清晰明了,还应该力求生动形象、妥帖鲜明、连贯得体,尽可能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觉到语言的美感。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运用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以修饰过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使词句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确切、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我们常说的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这时的修辞指的是一定的学科领域。我们这里所讲的修辞主要指第二个含义,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的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遵循的原则。
  二、修辞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的主体作用是用于社会交际,修辞的作用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所以说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这一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其阅读欣赏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既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也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欣赏一篇文章时,老师所能做的就是交给学生好的阅读技巧与欣赏角度,能否内化最终靠的还是学生自己,在这过程当中,修辞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修辞是对文章或句子所表达意思的修饰性的阐释,许多修辞现象在教材中频繁出现,为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进行修辞教学时,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下,教师要加以积极的引导,不能泯灭孩子们的求知欲,妨碍他们身心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提高其表达能力
  修辞的根本任务就在于锤炼语言,使之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感染和打动读者,以收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修辞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人们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选择式的修辞,可以说,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修辞手段。小学生每天都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在其中如果能加强思想方面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优美的语言美感,从而被语言的魅力所吸引,为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去不断地丰富词汇、锤炼词语、发展思维,进而迅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语言美感并不是认为只要词语典雅华丽,并且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就会获得语言美感,这是对修辞美感教学的一种误解。修辞美感教学是一种词语艺术化的“炼字”功夫,要求学生将修辞手段与实际表达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文章的艺术性。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其形象、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文章有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唤醒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还要引起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力度。形象思维的关键就是进行修辞教学,教师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分析,从细微处让学生体会情感的差异,加深理解。修辞不仅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还可以准确地表达概念,清晰地说明事理,是语言富于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修辞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自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为第一义”【】后,“适应题旨情境”就被认为是修辞的一条总规律、总原则。这一修辞原则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小学修辞教学中,除了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其他几个原则。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一)立诚的原则
  修辞作为一种符号行为,其成功实施有赖于对符号的准确运用和对语境的适应。作为一种互动行为、社会行为,修辞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合作,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如要达到这些目的,修辞不仅要适应题旨情境,还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修辞的态度要诚恳,修辞的内容要真实可信。其实这也就是修辞的社会道德原则之一,也是在修辞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只有修辞的态度是诚恳的,所传递的话语信息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在此前提下进行的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行为,才可能实现沟通信息、协调关系、促进合作、优化社会环境的目的。若修辞的态度不诚恳,其内容带有欺骗性,那么在此前提下进行的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行为,也许暂时并不被人们发现,但由于违背了真诚、互信等社会基本交往准则,最终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如社会上经常泛滥的那些虚假广告词。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老师在孩子们的道德教育这一块要注意积极的引导,诚实守信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因此,在修辞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通过一些典型的语言材料来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将这些融进平时教学的一点一滴,不能忽视。
  (二)简明实用的原则
  小学修辞教学不是以研究修辞作为其教学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为主要目标。所以。小学修辞教学的重点不能放在对修辞概念、修辞术语的研究上,也不能大篇幅地讲解修辞理论。在讲解理论时,语言要精、要简明,对各种修辞现象的解释不应求全求细,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方式上,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与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加深他们的记忆。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小学修辞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循序渐进与螺旋式递进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对教学量的控制。对小学生来说,一种修辞手法,要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因此,在小学修辞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打好基础后再进行提高,采用螺旋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组织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量,分散难点,使同一修辞手法在不同阶段能多次重复、再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四)口语为本的原则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总以为修辞指的就是书面语,口语中有没有修辞无所谓。这种错误的观念对修辞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认为小孩子的语言不必那么讲究优美、工整等,这就使得许多语文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口头修辞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即口语)要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口语)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口语)习惯是寻找到根源去的办法。”【】所以,在小学修辞教学中,要将口语与书面语并重,加强口语的训练。
  以上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作用及其教学原则的简要浅析,相信大家对修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占的地位应该有了很好的了解。孩子们只有掌握了汉语修辞的重点,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扩大语言的影响力,使汉语魅力永存。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193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

浅析修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