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难点之一,难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存在作文学习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学生文学积累不足,作文写作时下笔困难;三是学生写作技巧不足;四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匮乏。要想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必须针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活动,笔者近年来尝试开展了快乐教学法,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还原作文写作本来面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在初中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心态对于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原则,对学生强化心理疏导,还原作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以此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和学生谈一谈什么是作文。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与反映,作文所描写的内容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聚集与提炼,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另外,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还有意识地将一些作文写作较好的学生请上讲台,请他们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写好作文的,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增加学生课外阅读容量,强化文学素养积淀
当前,影响初中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作文教学成效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这样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提供帮助。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将提高学生阅读积累作为重要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按照初一学生每学期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升高一个年级增加20万字,并向学生推荐了234种优秀的青少年读物以及国内外名著,提高学生阅读活动的针对性。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好读书笔记,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本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将各种优美的语段摘记下来,或者将好的文章提纲摘要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化对学生的文学积累,增加语段的储存量。另外,笔者还在课余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积极帮助。
三、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在初中作文快乐教学法中,缓解学生畏难情绪、增加文学积累这些都是前置环节的工作,核心与关键还是在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方面。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对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与改进、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之中感受快乐,同时提高教学指导的直观形象性,让学生快乐地掌握写作技巧,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作文指导就是简单地将作文写作要求、选题范围以及注意点等方面提示一下,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的作前指导方式不仅简单,而且没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写作技巧方法,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快乐作文教学中,从提高作文指导形象性与生动性角度入手,将下水作文的作用发挥出来。笔者进行的下水作文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示范,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的载体。笔者在教学开始之前写作了下水作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出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在选题立意、结构布局、词句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下水作文就成为了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的范文,学生在分小组分析研究以及讨论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同一种类型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求学生进行发言:“如果你写作这篇文章,你会如何写作?”将学生从分析研究的角度转移到自己写作的角度。在师生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提纲的撰写,并在小组里面阐述自己的写作思路,其他学生予以补充和点评,最后开展写作。运用这一方式,最为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作前指导方面直观形象,在研究讨论之中深度参与,感受到了技巧掌握的快乐。
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生活素材搜集
许多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都谈及初中生因为自身生活圈子等方面因素,对于社会生活没有深刻的感知,这就对作文写作的深入产生了影响。笔者在教学中专门进行了突破,主要途径就是将学生带进社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笔者结合街道组织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到大街上清除小广告,学生难得走出校门放松一次,活动积极性很高,笔者要求学生同时注意搜集和观察素材,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结果在这一次活动基础上开展的作文写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较生动。再比如,笔者结合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所见所想写下来,就是一次很好的活动素材。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与改进,对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具有推广价值。
(蒋小云 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学 2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