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5期 ID: 148010

[ 董相波 文选 ]   

把基础文化转化为中职生的职业技能

◇ 董相波

  摘 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中职学生个人素养的一门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呢?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实用性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方面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就现状而言,中职学校学生厌学语文、轻视语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就语文本身而言,目前它在教材、质量评估、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性
  中职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能力。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一方面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多,胆小内向,缺少锻炼;另一方面是中职生本来学习就差,底子很薄,很多学生连用普通话作简单的介绍都很难做到,长久如此就算学生腹中有诗书,也很难打开局面。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敢于当众读、敢于当众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先让学生开口讲话, 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朗读和讲述,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强化应用文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掌握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方法是学生在社会上立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体现中职生的现代素养,有助于帮助中职生实现从蓝领工人到金蓝领工人的转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改革教材内容。比如中职学生对文言文知之甚少,让他们和高中生一样学习《鸿门宴》这样的文言文,就很容易对学习,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另外,教材在必学课文、自读课文的选择、安排上也要考虑到语文提高人文修养这一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为目标。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提高语文的思想价值的认同度,让中职生重视语文。中职生大多经过中考的失败,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强调传道育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借助教师本人身边事例以及作家作品两方面实现。比如我们可以从苏轼身上看到乐观大气,从杜甫身上懂得厚德载物,让学生明白走遍天下不仅仅倚靠一技之长。
  2.转变教师角色,营造适合中职生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恰当甚至错误,也要耐心听一下学生的想法,然后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3.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就业的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举例而言,教学写求职信或应聘书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
  四、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时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学会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6).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
  (董相波 青岛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266111)

把基础文化转化为中职生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