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793

[ 丁大勇 文选 ]   

意高则文胜

◇ 丁大勇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高考作文立意,准确只是前提,要达到成功,则要求“深刻、高远”。
  何谓“深刻”?《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明确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
  一.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
  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即“文以载道”。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境界高远,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周敦颐曾说,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下面看几篇高考零分作文(括号内为笔者加注):
  例文一:江苏零分作文:
  品味时尚
  我承认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湿了,我慢慢地背过脸用手偷偷轻轻地擦掉眼角的泪水。因为我知道,人人都要参加高考,不是因为高考适合自己的兴趣,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眼泪是为大家流的(消极!学习目的不明确)……我想大概也许出这个题目的我们尊敬的老师你的脑袋让门挤了?让驴踢了?进水了?结冰了?短路了?——不管怎样,肯定是脑残了。莫非脑残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缺乏修养。自己不能理解“时尚”的含义而乱骂街,大有泼妇的嫌疑)?你的题目让我很纠结,纠结!纠结到蛋疼!蛋疼你明白吗?这也是一种时尚。……打个比方,这不是和让太监去看A片一样?A片你懂吗?东京热,一本道……这个都不懂,你还谈什么时尚(乃一流氓的嘴脸)。我们也想时尚,可没钱没时间怎么时尚?难道我们忍心从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的爹娘那里一次次讨钱,去买阿迪王(暴露出自己的浅薄——将“时尚”误解为“时髦”)?
  例文二:北京零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之“北京房价”
  昨天买了份房地产报,……居然也得要100万。
  ……
  假如我是个农民,一个人,有一亩地已经不错了。一年种两次,一次小麦,一次玉米,一年能挣个800块,再加上养一群鸭子,卖点鸭蛋,估计最多也就能挣1000块。想要在上海那郊区买套像样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地耕种1000年。到那时候,共产主义该实现了吧?(①信息虚假;②农民跑上海买房干什么?)
  ……
  假如我是妓女……
  假如我是抢劫犯……
  假如我是商人……几套房子就都到手了。
  作者算了一笔又一笔账,看似合情合理,却是提供了一系列虚假数据,都是不切实际地乱编,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似是为普通人鸣不平,却是蛊惑不明真相之人,有制造社会动乱的嫌疑。再看妓女、抢劫犯,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允许存在的,考生不仅让他存在了,还在为他叫屈,岂不荒唐?
  例文三:安徽零分作文:
  弯道超越
  我记得交规书上说过,弯道是禁止超车的,应该左右察看,减速通过,否则很容易出事故。不知道命题老师会不会开车,不过他既然说弯道可以超车,那一定有他的道理(考生的浅薄已初见端倪,没有能读出“弯道”的比喻义、引申义),作为考生,我不敢也不能有任何疑问,因为疑问很可能导致我考不上大学(阅卷老师读到这里已知你考不上大学了),尽管读完大学跟考不上的结局基本一样——成为一名不怎么光彩的待业青年(消极,没有进取心,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
  ……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路口,当时绿灯刚刚转红,我很不幸地冲在第一个,……我当时大脑开始了高速运转,计算如果停车可能面临的损失:
  无牌无照无证至少罚300,拖车110,停车一天20,至少要损失四五百,于是,我立刻打了转向灯,发动油门,驶向旁边的弯道,从一溜私家车中间绝尘而去,在倒车镜中我看到交警大叔脸都绿了。
  通过两次弯道超车的经验,我得出两条真理,有美女在前面的时候,该追就得追,……还有一条真理就是:交警拦你的时候,该跑就得跑,因为自己的钱包比别人的面子更重要。
  够800字了,不写了。祝阅卷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试问读到这里老师的身体能健康吗?怎么教出这么一个学生?像这样的考场作文不拿零分,谁拿零分?
  文章的风格是作者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只有“雄伟的人格”才能“写出雄伟的风格”。这些考生内心空虚,精神颓废,人格猥琐,辛亏没才,如若才高八斗,岂不祸国殃民?鲁迅之所以崇高,就是因为他用一支如椽大笔拷问积淀几千年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民族劣根性,重塑民族精神,唤醒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中浸泡,在近百年殖民“囚笼”中扭曲霉变的灵魂。而其弟周作人,新文化运动初期也曾名噪一时,但很快,新文化便沦为他的一种工具,他以士大夫的心态玩起了器物文化,以致思想日趋消极,沦为汉奸,为世人所不齿。所以只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境界高远的文章,才能“文以明道”,才能为阅卷老师所认同。
  二.于细微中见博大
  曾有一次让同学们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文题是“还有下一次”。提示语:“还有下一次”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可以给人以安慰,给人以继续努力的信心。它一般是基于“这一次”成绩不能尽如人意而寄希望于“下一次”。可以是自我安慰,也可以是别人对自己的安慰,还可以是别人对别人的安慰等。辩证地看,“还有下一次”也会使人在自我安慰中变得安于现状,也不是说只要关注“下一次”而忽视记取这一次失利的教训等。……练习的结果令人痛心,绝大部分同学都从“考试失败后家长或老师安慰我说‘没关系,还有下一次’”这个角度立意,肤浅浮泛。如果我们同学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此抒写亲情、师生情,立意为“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一定还做你儿子”……或是由此及彼,联想到同学、班级之间的各种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并由此感悟生命就是永不懈怠等等,立意岂不就深刻了?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记叙了人力车夫将一位被他带倒的老妇人送往医院的小故事,通常用以赞美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品格。但作者却硬是从这一高大的形象中读出了“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这件小事一直在“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从这件小事之中,作者读到的是人格的平等,人性的濡染,是标杆的榜样作用。
  王国维语“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后主前期之词,多吟宫廷奢靡生活,境界狭窄;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之后,其作品无论是夜雨残风还是春花秋月,无不字字血泪,悔恨、痛苦、耻辱时时啮噬着他的灵魂。故国往事不能回首,不忍回首,更不堪回首,他只能寄情于自然事物,聊以慰藉受伤的灵魂。王国维对李后主之词的高度评价,不仅因其“感慨遂深”,“以血写书”,更是由于其“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高远境界。词人的故国之思欲罢不能,“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事事休,“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以水为喻,不仅道出了久积胸中喷涌而出之愁,更是以宇宙之永恒来反衬世事的无常。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经过他的锤炼熔铸,字字含情,粒粒珠玑,意蕴深远,难怪王国维称其词在温廷筠、韦庄之上。
  再如晏殊之词,总能在伤春怀人的浅表意象中包孕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作者对时光短暂、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欲寄彩兼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人借思妇无处传雁之苦道出了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残酷现实的矛盾。“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把它解读为人生的三大境界之一:立志。我们对待自己的理想要像对待情人一样矢志不渝。
  所以考场作文行文举例不能拘泥于所给材料事例,浮光掠影,就材料论材料,肤浅浮泛。要能透过现象,展开联想,探究其比喻义、引申义,小中见大,挖掘蕴含在材料中的人生哲思。
  三.腾挪迭宕,意蕴深刻
  《项链》的结尾:佛来思节太太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法郎!……”玛蒂尔德耗费了十年青春美貌却是为了一根假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得知这一信息时会是什么样?惊讶?气恼?晕厥……佛来思节太太又怎样处理这根项链……文章戛然而止,莫泊桑给读者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空间。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不说夜不能寐是因自己心情不好身体不好,却说是天地的忽冷忽热;不说借酒消愁,却说“三杯两盏淡酒”难以御寒,意蕴无穷。
  如果考场作文能构思巧妙,内涵深刻,不仅能言他人所能言,更能言他人所不能言,何愁不脱颖而出?
  
  丁大勇,江苏如皋市高明中学教师。

意高则文胜
目录

  •  / 刘亮程